當眾多同行把面板制造業當成增加利潤空間和強化行業話語權的必選戰略時,創維似乎對此視而不見�
今年2月上旬,創維集團總裁張學斌明確對外界表示:創維沒有進入面板業的想法。此言論不僅與國家把平板顯示產業確定為推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振興的龍頭產業的大背景不協調,也與行業流行之風不搭調。或許正是出于上述原因,分析界不少聲音質疑創維彩電發展戰略的正確性。然而,筆者卻認為,創維堅持不自己生產面板有其充分理由�
表面上看,面板在一臺液晶電視中的成本比重在70%以上,自主生產意味著可控的利潤空間將更大。但從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此時進入面板產業,實際上已經成了一種資本冒險�
首先,建設一條適合切割大屏幕液晶電視面板的生產線至少要投入上百億元的資金,一般企業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財務壓力�2008財年,創維營業額�153.29億港元,同比增長12.5%,年度盈�5.03億港元。雖然它2009財年的業績預計還會比2008財年有很大的增長,但一旦踏入面板產業,一條生產線要耗費創維上十年的利潤總和,財務壓力必然因此陡增,從而影響到其他業務的正常開展�
其次,國內所有引進高世代線的平板項目,其核心技術部分來自國外企業——不是以合作形式獲得,就是先購買國外企業,再進行消化、整合和再創新。事實上,以合作的方式建設生產線,國內企業至少要面臨設備采購、生產材料采購和專利技術授權使用等諸多成本,而作為技術輸出方的外資企業,往往能通過設置技術門檻控制中方企業的生產成本、合格率等諸多競爭因素�
這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國內首條中外合資液晶面板線上廣電-NEC5代線項目的失敗,就已被業界認為是一個生動的案例�
第三,在面板供小于求的情況下,彩電企業自己不生產面板,就不得不把部分利潤奉獻給面板供應商,并承受隨時被斷貨或被坐地起價的風險。這種情況目前還時有發生,但卻維持不了多久。包括DisplaySearch在內的多家市場研究機構日前指出,全球面板供大于求的局面將很快到來�
截至今年2月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日本、韓國和中國(包括臺灣地區)所有的液晶面板生產線,按照42英寸的切割方式計算,最保守的年產能也有2億片,而全球的彩電需求量最多消耗其中的80%。在大陸地區,截�2009年年底,等待建立�8代線�8.5代線已有6條之多。DisplaySearch的分析師認為�2013年國內的液晶電視規模僅為4500萬臺,如果這些新生產線開始運轉,國內大約一半的面板要尋求外銷。這意味著,國內面板業的買方市場環境即將形成。按照市場規律,屆時,創維等外購液晶面板的企業將掌握主動權,不再面臨價格壓力�
面板業屬于戰略產業,國家也高度重視該產業的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彩電企業都要自起爐灶。在外來貨源充足且比較經濟的情況下,跟風建設只會為以后的發展埋下隱患。而事實上,創維也不是沒有想過自己做面板,早在2005�10月的一次電視新品發布會上,時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的王殿甫就透露,公司正計劃自行建設大尺寸液晶屏生產線�
四年過去了,創維及時地給項目踩了剎車。這腳剎車踩得明智而有遠見。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