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因具有較多的優點,在顯示領域有著光明的前景,其最大的優越性在于能夠實現柔性顯示,制作成柔性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FOLED)。OLED對水蒸氣和氧氣非常敏感,滲透進入器件內部的水蒸氣和氧氣是影響OLED壽命的主要因素,因此,封裝技術對器件非常重要[1]。對現有的主要的OLED襯底材料和封裝方法進行了總結,分析各種襯底材料和封裝方法的優缺點。闡述了最新研究工作中柔性襯底的選擇和新型封裝方法的進展。
關鍵字:光學器件;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柔性有機電致發光;襯底材料;封裝方法
1 引言
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OLED)是一種全新的顯示技術,其顯示質量可與薄膜晶體管有源驅動液晶顯示器(TFT-LCD)相比擬,而價格遠比其低廉,它將對廣泛使用的LCD技術發起挑戰。自從1987年C.W.Tang和VanSlyke報道了低電壓工作時亮度超過1000cd/m2的雙層有機薄膜發光器件以來,OLED因其發光亮度高、色彩豐富、低壓直流驅動、制備工藝簡單等在平板顯示中顯著的優點,從而日益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1990年,英國劍橋大學Friend等人以聚對苯乙烯(PPV)為發光層材料制成了聚合物電致發光器件,開辟了聚合物薄膜電致發光器件(PLED)的新技術時代[2,3,6]。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具有高亮度、寬視角、主動發光、高對比度、超薄、便攜等特點,被公認是繼陰極射線管(CRT)、液晶顯示(LCD)、等離子顯示(PDP)之后的新一代顯示技術。1996年,日本Pioneer公司成為第一家量產OLED器件的公司,并將OLED面板搭配于其所生產的車用音響顯示器。近幾年,三星、LG、Sony等國外知名企業投入巨資研發與生產OLED產品。為在新一代顯示技術上取得先機,國內維信諾、四川虹視、廣東中顯等企業也紛紛上馬OLED項目。在過去的20多年里,OLED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紅、綠、藍3種顏色的發光材料均已開發成功,壽命也得到提高,發光強度和效率已達到實用水平的全色顯示,并已實現產業化[4]。
目前已經制作出了使用壽命突破10000h,存儲壽命超過50000h的OLED器件,但與液晶顯示(LCD)和等離子體顯示(PDP)比較起來,壽命相對較短仍是制約OLED商業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據資料報道,影響OLED壽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物理影響和化學影響。物理影響:如功能層組合以及它們相互間界面的影響、陰極材料的影響、空穴傳輸層(HTL)的玻璃化溫度、驅動方式等;化學影響:如陰極的氧化、空穴傳輸層的晶化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壽命。
研究表明,空氣中的水汽和氧氣等成分對OLED的壽命影響很大[2],其原因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慮:OLED器件工作時要從陰極注入電子,這就要求陰極功函數越低越好,但做陰極的這些金屬如鋁、鎂、鈣等,一般比較活波,易與滲透進來的水汽發生反應。另外,水汽還會與空穴傳輸層以及電子傳輸層(ETL)發生化學反應,這些反應都會引起器件失效。因此對OLED進行有效封裝,使器件的各功能層與大氣中的水汽、氧氣等成分隔開,就可以大大延長器件壽命。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