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頂發射白光器件結合彩色濾光片是實現彩色化顯示最簡單的方法。高性能的頂發射白光器件的實現要同時兼顧電學特性和光學特性兩方面的要求。本文圍繞著電極,襯底,微腔效應,下轉換等方面,綜述了國內外頂發射白光器件的發展狀況。
關鍵詞:有機電致發光;頂發射結構;白光;綜述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s)以其亮度高、視角寬、功耗小、響應快和成本低等優點引起全球范圍內的研究熱潮[1],被業界公認為是取代液晶顯示器的新一代顯示技術。按光從器件出射方向的不同,OLEDs 主要分為兩種不同的結構:一種是底發射器件(圖1(a)),另一種頂發射器件(圖1(b))。有源驅動有機發光器件(AM-OLED) 是未來制備大尺寸、高清晰度有機顯示設備的研發重點之一,它要求OLEDs 器件要與薄膜晶體管(TFT)配合使用。這樣一來,從底發射器件中發出的光只能部分地從驅動面板上設置的開口處射出,大部分發光都被浪費,開口率較低,僅為30%~ 50%。而且隨著清晰度的提高,開口率還會降低,一般來說,對于圖像分辨率大于300 ppi 的顯示設備開口率會降到10%以下[2]。而在頂發射器件中,光從器件的頂部出射則不受TFT 的影響,因此能有效提高開口率,理論上可達100%[3],有利于器件與電路的集成。而且頂發射器件還具有提高器件效率、窄化光譜和提高色純度等優點[4-7]。彩色顯示是衡量顯示器是否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重要標志。OLEDs 實現彩色化通常有下面三種方法:紅綠藍(RGB)像素獨立發光,白光器件結合彩色濾光片和光色轉換。其中,白光器件結合彩色濾光片的方法是業內公認的實現全彩色顯示最簡單的方法,能有效解決RGB像素金屬蔭罩對位精度的問題。
頂發射白光OLEDs 因為能夠充分利用頂發射結構和白光器件各自的優點,所以特別適合用來制備大尺寸、高清晰度、全彩色的有源顯示設備。因此,對于頂發射白光OLEDs 的研究得到了日益廣泛的重視。本文在對近十年來頂發射白光OLEDs發展狀況全面總結的基礎上,從電學特性和光學特性兩方面對此類器件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簡要評述……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