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25日在太平洋橫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顯示器展會“FPD International 2013”以及12月4~6日在札幌會議中心舉行的顯示器國際會議“20th International Display Workshops(IDW '13)”匯集了顯示器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為各位與會者做了精彩的報告。這次介紹IDW '13上的熱門話題量子點技術,請從液晶顯示器產業的創始期開始就一直以技術人員的身份活躍于該領域的Tech and Biz公司的北原洋明為大家介紹。
“International Display Workshop(IDW '13)”上發布了很多OLED(OLED)方面的最新技術,但也有很多內容讓人感覺液晶產業還有優勢。在這種背景下,此次會議圍繞有可能大大改變OLED開發方向的“量子點”,組織了研討會。討論的主題是印刷形成了量子點層來取代OLED有機發光層的“QLED(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保留了OLED“自發光、容易減薄”的特點,并且能夠印刷形成量子點層等各層,因此還能簡化制造工藝。
QLED演講不斷,與OLED進行比較
大會第二天舉行了“MEET(面向未來顯示器和設備的MEMS和新興技術,MEMS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Future Display and Devices)”研討會,在上午的“MEET2”上,美國QD Vision公司、韓國首爾大學、日本靜岡大學、韓國三星尖端技術研究所(SAIT)分別做了演講,在下午的“MEET3”上,韓國慶熙大學(Kyung Hee University)Jin Jang教授、QD Vision公司和東京大學做了演講。其中,上午的四場演講和下午第一場演講共五場演講均跟QLED有關。MEET3的第二場演講,也就是QD Vision公司的發表內容是關于量子點在液晶面板背照燈上的應用的,MEET3的最后一場演講是由東京大學介紹Dressed光子。另外,除MEET研討會以外,在第三天“FMC(FPD制造、材料和元件,FPD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的八場演講中,美國3M也發表了關于將量子點應用于液晶面板背照燈的演講。
MEET2的第一位演講者——QD Vision公司的Seth Coe-Sullivan首先介紹了量子點的兩種模式。即利用光激發量子點、使其釋放出波長發生改變的光的光致發光(PL模式),以及利用電能激發量子點、使其發光的電致發光(EL模式)。過去QD Vision公司在液晶顯示器上采用的量子點模式是前者。此次,介紹了采用EL模式的自發光型顯示器技術。該公司指出通過印刷形成量子點取代OLED的發光層,能夠實現全彩的“AM-QLED”(有源矩陣驅動的QLED)。
第二位演講者——韓國首爾大學的Changhee Lee首先介紹了QLED的材料和構造。他指出隨著材料研究10多年的發展,外部量子效率逐漸提高,現在紅色材料的效率已跟磷光OLED相當,綠色和藍色材料的效率也不斷提高,已經達到熒光OLED的水平。
第三個發表演講的日本靜岡大學指出,采用轉印金屬模具技術制成的QLED的發光特性比在平面上形成的QLED顯著提高。第四位演講者——SAIT的Byoung Lyong Choi介紹了利用不使用溶劑轉印量子點層的“Pick-and-Place Transfer Method”方法制成的4英寸全彩QLED。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