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車聯TIAA)副秘書長田建軍
近來隨著OLED技術的廣泛研究以及在工業、家電、消費電子等商用化應用的不斷深入,OLED也開始拓展車載應用市場。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車聯TIAA)副秘書長田建軍出席2016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分享了OLED技術在汽車行業應用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田建軍表示,當前傳統汽車行業銷售量已經處于穩定期,2014年銷售8824萬臺,同比2013年增長率僅為4%。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占全球26%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智能網聯汽車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性,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市場研究公司SBD預測,未來五年內車聯網規模將達到390億歐元。2018年車聯網服務、SP、車載通信、車聯網硬件規模分別達到235億、45億、41億、69億歐元。
“汽車是當前少數未被智能化的行業。隨著智能網聯汽車逐步把駕駛人從駕駛中解放出來,汽車自動安全駕駛,人和車的交互方式和車載娛樂將發生很大變化。2020年汽車將實現半自動駕駛,2025年實現全自動駕駛。在實現半自動、全自動過程中,駕駛者在車內的娛樂和交互方式中,OLED顯示屏將會有更多發展機會。未來顯示作為人機交互用途的重要性將顯著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逐步把人從駕駛中解放出來。” 田建軍介紹。
眾所周知,車載顯示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的顯示應用市場之一。田建軍表示:“2015年車載顯示市場達到55億美元,已經成為中小顯示屏第二大應用,超過筆記本。2015年以后車載顯示市場逐年遞增,顯示屏面積不斷增加,全視角、解析度不斷提升,年復合增長率7.5%以上。車載市場將成為顯示技術、上游材料發展最強有力的動力。”
隨著產業升級加速搭載率提升,車載TFT和CTP市場需求會比較強勁。田建軍認為,盡管現階段CTP搭載率還是比較低,但是五年內CID和Cluster應用穩定增長,CTP到2021年將增長到57%。2020年后,駕駛者有更多娛樂、工作、社交等顯示屏需求。
田建軍認為:“未來汽車不用人駕駛了,人在車中如何度過,未來車載顯示向什么趨勢發展?80年代車載顯示主要為TN-LCD;2000年之后以TFT-LCD為主,單點多控觸屏;2018年以后將會融入更多OLED、柔性顯示、全息等差異性顯示技術以及觸控、眼控、手勢、雙視、HUD等技術。”
未來智能汽車顯示會更加場景化,人機交互更加自然,使得大屏化、觸控化趨勢明顯。田建軍表示:“由于未來智能汽車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高,使得更多人機交互需求和方式,柔性和異性顯示將受到熱捧。”
對于智能汽車車載顯示屏OLED演進路線,田建軍表示:“超薄、高色域、高對比度、智能觸控、柔性、無邊框等性能將更加迫切引入車載顯示。同時,屏幕數量也將不斷增多,屏幕形狀、尺寸不斷增多,包括后視鏡等原有傳統鏡將會被顯示屏所替換,甚至在擋風玻璃上出現虛擬顯示屏幕。”
田建軍總結道:OLED作為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多種技術優勢滿足了用戶對未來車載顯示日趨個性化和信息傳輸的需求,未來市場潛力無限。預計,2014-2021年AMOLED出貨量增長率將達到260%,出貨面積增長率將達到290%。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