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全球最早研發的OLED國家之一,在OLED顯示技術上積累了大量研發經驗。在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Tech&Biz公司總經理北原洋明先生詳細分析了全球的OLED動向以及日本的技術研發形勢。
北原洋明先生從四個方面來闡述主要觀點:一,為何選擇OLED;二、目前引領業界的兩家韓國企業概況;三,為何日本的平板制造商在OLED上已經落后?四,日本要如何才能夠在OLED上重新崛起?
北原洋明首先詳述了OLED的發展歷程。1987年鄧青云博士發明了OLED;1997年日本將OLED顯示面板引入市場;到2007年索尼首次發售OLED電視,厚度僅為3厘米,同年三星將OLED用于手機的主屏幕;再到2012年,韓國LG發售50寸級別的OLED電視;2017年,蘋果可能在iphone上采用OLED。蘋果作為行業的風向標,具有強大的引領作用,蘋果對OLED的支持,將極大地促進OLED的發展,這是為什么選擇OLED一個的原因。北原洋明稱,另一個原因是產業變化背景。在2010年之前,LCD在持續快速的增長,漲幅在20%——30%,FPD時代依靠“擴大面積”的商業模式取得飛速發展。但2010年之后進入新FPD時代,即自由感知設備時代,設備面積不斷縮小,智能手機約5英寸左右,同時現在還出現智能玻璃、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產品,產業結構完全不同,這需要有不同技術出現,即OLED。
目前在OLED產業上發展領先的是韓國三星和LG兩家企業,三星主要聚焦于中小型OLED產品,如智能手機等;而LG則聚焦在大尺寸OLED TV,兩家公司實行不同戰略,在各種顯示技術上相互競爭。在大屏幕電視上,LG采用的是W-OLED+CF技術,而且獲得成功,目前可以生產出OLED TV。三星采用的是RGB三原色技術,但是失敗了,失敗的原因之一在于良率問題。目前,三星使用量子點使電視獲得更好的色彩表現。
日本企業在發展OLED上道路崎嶇。2007年索尼展出11英寸的OLED電視,產業界相信OLED有很大市場份額,但是索尼卻停下了腳步。原因在于大尺寸LCD電視、等離子電視與移動手機的夾擊,使OLED出路不甚明朗。因此,在當時,LCD的發展要優于OLED。之后索尼為OLED探索出一條狹窄的出口,即廣播應用,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但需求量有限,因此日本企業希望獲得更大的市場,他們必須進入消費市場求生存。業界預計明年蘋果會推出柔性OLED的新產品,這是一個新的巨大的市場。北原洋明先生稱,要攻占新市場,首先需要向技術難題發起挑戰。目前,日本企業正在不斷努力,以搶占更大市場份額。
在OLED發展上日企不斷追趕。目前,部分日企正在開發柔性OLED,目標在于平板電腦、監控儀等中尺寸的產品。JDI在開發柔性OLED,計劃將在2017年量產。夏普被鴻海收購后,也在實施OLED戰略。目前進入蘋果OLED產品供應系統的有四家,北原洋明認為明年只剩三星一家繼續為蘋果供貨,因為LG Display在手機上的OLED技術還沒有達到超高分辨率水平;JDI盡管想盡快取得成果,但還是落后于韓國;夏普出貨最快也要到2020年。因此明年的三星將風光無限。
雖然日本在手機上OLED的應用不盡如人意,但日本優勢在于制造設備和材料領先。如在有機EL材料上,日本有住友化學、出光興產、新日鐵住金化學、保土谷化學、日產化學、JNC等供應商,材料供應充足便利,北原洋明稱這使日本的OLED有了堅實的發展基礎,也相信在此基礎下,日本的OLED產業發展將取得更好的成績。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