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際頂尖的納米材料科學家,浙江大學教授彭笑剛是量子點綠色化學合成方法的創始人,其在量子點領域已經進行�20多年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開始在顯示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在2016中國(國際)量子點產業峰會上,納晶科技顯示事業部總經理趙飛受彭笑剛教授委托,分享了其在量子點材料在顯示領域應用與研究的成果�
作為下一代最有競爭力的顯示技�,量子點技術憑借色域覆蓋率、色彩控制精確、使用壽�、功耗等方面巨大優勢,被認為是OLED并駕齊驅的未來顯示技�。趙飛在峰會上首先表示:“2015年初量子點僅僅作為熒光粉領域一個非常小的分支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然而短短的一年半的時�,量子點從一個分支,發展到可稱之為一個行�,這讓從事量子點研究與應用的人備受鼓舞�”
趙飛介紹,量子點通俗而講就是溶液膠體納米�,尺寸一�2-10納米,自被發現以來備受各個領域關�,特別從90年代到現�,很多人對量子點研究及關注日益增�。他認為,量子點可以說是有史以來人類發現的最為優秀的發光材料之一。由于量子點被稱為膠體納米晶,即以無機的固體材料為主,可靠性非常高,同時因采用溶液法合�,相比一些傳統的熒光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加工性能,為后續柔性OLED或者類似柔性顯示提供了可能。從原理上來�,隨著顆粒減�,能級從一個比較分散的狀態或者連續的狀態變成一個分裂狀態,而且能級分裂大小和尺寸有關聯關系。基于此,就可以通過量子點尺寸來控制光學性能,發光顏色也可以覆蓋整個可見光區�,從藍光一直到紅光甚至紫外區��
據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2016�,量子點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萌芽發現時�,即上世紀70-80年代。第二階�,合成的中心時期。自上世紀90時代以來,非常優秀的納米晶被合�,同時也涌現了非常多相關的量子點專家。第三階�,以2011年左右為分界線,彭笑剛教授發明了綠色化學合成方法,使量子點普遍的合成成為可能�
趙飛指出,量子點的出�,給顯示帶來了更加鮮艷、更加至�、至美的色彩表現,但是QLED和QD TV分屬兩個概念,QD TV僅僅是第一代量子點電視,需要背光和液晶組合在一�。彭笑剛教授開發的QLED是一種可自發光的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可調性高,相對OLED有更好的優勢�2014�,在彭笑剛教授努力之�,實現了紅光QLED性能突破,EQE達到20.5%,壽命實現了10萬小��
由于QLED器件要求量子點必須是完美的單晶狀�,同時均一性要求高,且需要和結構匹配,這對量子點本身提出很大的挑戰。對�,彭教授提出了一個激發態控制合成的機�,這是繼綠色化學合成方法之后提出的第二個比較讓人振奮的一個研究突破方向。通過合成量子點本身的激發態,這樣可以實現定向合成,發光效率和壽命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非常適用于QLED的合�,這一點已經在彭笑剛教授聯合實驗室得到充分驗證�
趙飛也介�,目前麻省理�(MIT)提供了蒸鍍量子點方案,也實現了非常高的效�。但是因量子點的可加工�,彭笑剛教授課題組研究方向是采用印刷打印路線,可以做成油墨進行打印,其為一種高效率、低成本的加工方式。在峰會�,趙飛展示了納晶聯合實驗室取得目前階段的成果,但是也認為QLED仍然存在很多技術挑�,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突破�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