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9年7月14日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與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一起宣布,群創將與奇美電合并,并以一股群創換2.05股奇美電,總收購金額近新臺幣1000億元。“未來面板產業的戰爭,打的是整合戰,而不是產能戰。”匯豐證券全球面板產業研究部主管蘇谷祥,直覺地為群創合并奇美電下了個注腳。
面板帝國成形/直取韓面板廠要害
群創雖名為面板廠,但業務重心在下游組裝顯示器及液晶電視,至于奇美電則在面板上游擁有堅實的垂直整合能力。“群創與奇美電的結合,形成了全球最具垂直整合戰力的面板王國,甚至還有中國市場這個龐大的出海口,這樁合并簡直直取南韓面板廠要害!”蘇谷祥分析。
其實,郭臺銘很早就在中國布局面板業,透過海外公司投資深超光電,這家公司就在富士康深圳龍華廠旁,擁有一座5代線,并已計劃在成都籌建8.5代廠,預計2011年量產。雖然鴻海對外不愿意承認這些布局,但這些消息已在業界普遍流傳。此次再透過合并統寶及奇美電子,讓鴻海集團在中國的生產基地遍地開花,也讓近來不斷宣布中國投資案的日、韓大廠不敢忽視。
郭臺銘一向就是最懂得利用中國電子業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在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的過程中,郭臺銘力求轉型,以新奇美取得一塊最有利的位置,并且落實中國結合臺灣的Chiwan(China+Taiwan)模式,這個讓韓國業者最擔心的合作案,如今已讓對手噩夢成真。
郭臺銘“聯中制韓”成非韓系品牌強力后盾
問題是,光靠垂直整合要打贏南韓面板廠是不夠的,臺、韓面板廠最后終要在終端市場上,即品牌爭奪戰上一決高下。過去臺灣面板廠已經錯失了發展品牌契機,但隨著中國電視市場開花結果,臺灣面板廠的機會又來了。
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說,液晶電視的組裝趨勢,過去是由品牌電視廠商采購好面板后,再交給代工廠組裝,但現在趨勢已慢慢改變,轉由代工廠自己采購面板。也就是說,類似鴻海、冠捷這種組裝廠,將有更多的采購主導權。
謝勤益認為,奇美電并給群創,最緊張的是韓國人,因為以鴻海集團來說,未來當然優先采購新奇美的面板,過去鴻海幫忙三星及LGD代工液晶監視器等產品,但若鴻海不采用三星及LGD的面板,將會影響到南韓兩大面板廠的出貨。
鴻海加上奇美電,由于不做品牌,因此將有機會結合其它非韓系品牌的勢力,包括日、美、歐、中等品牌大廠,一起積極對抗已經長成如怪獸般的三星及樂金兩大集團。簡單地說,未來全世界液晶電視的戰爭,將是「韓系與非韓系」的戰爭,而新奇美將成為非韓系品牌的強力后盾。
其實,新奇美最特別的競爭力,就是同時擁有奇美電的面板及群創的系統組裝,加上鴻海積極整合后段通路,等于是“只有品牌不做,但其它什么都做”,在產業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上,已有能力與三星相抗衡,未來只要與非韓系品牌做深度結合,勢必給三星很大的壓力。
在群創與奇美電的并購記者會中,郭臺銘多次強調,新奇美將以爭世界第一為目標,對手當然就是三星。他也預期,三星的主管一定會打電話給他探探軍情。這個情景,套一句8年前聯友與達碁合并記者會時,當時任聯電董事長的曹興誠說:“這個合并案后,我已可以聽到競爭對手在喘息的聲音了。”
不過,當鴻海勢力愈來愈強大時,產業界同時也對鴻海更加警戒,也會出現“鴻海與非鴻海”的戰爭。友達若能強化在電視組裝市場的布局,說不定非鴻海陣營反而會加強下單給友達,讓友達有機會站在反鴻海勢力的這一邊,在激烈較勁中,亦步亦趨緊貼著新奇美。
集團旗下小型股/投機氣息轉濃
目前,各大法人機構對鴻海2010年的每股稅后純益(EPS)預測中間值為9.5元,預估獲利本益比為14倍。從鴻海過去歷史平均本益比為20倍來看,股價仍有40%潛在上漲空間。不過,這尚未把鴻海擴大面板與液晶電視組裝的潛在效應反映進去;這兩項2010年最被看好的產業加上西進題材,未來本益比向上提升更具想象空間。
鴻海集團旗下成員因股本小,籌碼容易被鎖定,股價爆發力可望更勝母公司一籌。以鴻海集團旗下的半導體暨面板設備廠沛鑫來說,群創合并奇美電后,沛鑫將躋身新奇美體系中,日后設備訂單將有近水樓臺的效果。
此外,奇美電與中國各大電視品牌代工關系密切,執掌鴻海集團中國3C通路賽博數碼發展兵符的廣宇,未來將藉奇美電這一層關系,深化與中國本土電視與液晶顯示器品牌連結;群創持股8%的面板驅動IC廠奕力,則因新奇美面板勢力擴大直接受惠。這些具鴻海色彩的集團內小公司,目前獲利雖不出色,然投機性、題材性與話題性十足,是2010年可留意的飆股。
并購風吹襲/LED產業成要角 第一金投顧研究部主管陳奕光指出,2010年電子股強勢主流當以并購概念股以及產業整合后的受惠股當道。陳奕光預測,群創并購奇美電后,臺灣高科技產業下個整并風將吹向與面板產業具有上、下游關系的LED產業,黑馬股很容易在此族群中出現。
從這個角度觀察,目前處于“百家爭鳴”、無法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戰力的LED供應鏈,將是郭臺銘下一個亟欲整并的對象。從鴻海與新奇美的LED布局來看,鴻海旗下先進開發,新奇美旗下的奇力光電,以及奇美電入股的璨圓與東貝,甚至是燈具廠中電皆將扮演未來LED整并的要角。
值得注意的是,面板業整合趨勢延續,長期而言,將使中、小型面板廠如華映、彩晶與勝華等競爭力弱化,同時也使面板零組件供貨商如瑞儀、輔祥、福華等的議價能力日趨薄弱,反而應以利空看待之。除非是競爭力已經很強的零組件廠如聯詠、臺達電與中光電具有通吃各大面板廠訂單的實力,否則競爭力平平的面板零組件廠,未來將面臨到底要投靠友達陣營還是新奇美陣營的痛苦選擇。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