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面板行業經歷了長達半年的價格調整,但與大尺寸遇冷不同,觸摸屏技術的快速普及令中小尺寸面板需求持續旺盛,而且越來越多的面板大廠正將目光轉向中小尺寸的應用�
大、小尺寸“冷熱不均”從今年四月份開始,液晶面板行業開始了連續六個月的價格下挫。權威市場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報告表示�9月份最暢銷�32英寸液晶顯示器面板價格從8月份�186美元下降到了174美元�10月底更是下跌�160-165美元,半年降幅達20%以上。分析人士指出,歐債危機帶來的歐美電視需求的下降,以及二季度開始中國電視市場銷售增幅的趨緩,是大尺寸面板價格快速下移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中小尺寸面板在今年的需求卻相當旺盛。今年上半年開始,iPhone與Android兩大智能手機陣營出現,蘋果推出的iPad也帶動了平板電腦的熱潮,這都令中小尺寸面板變得更加供不應求�
中小尺寸面板的熱銷讓業態也隨之發生變化,出現了較高世代生產線轉向該領域的情況。國內中小尺寸面板廠深天馬總裁劉瑞林日前表示,公司代管的上海5代線已調整產能,由原來的主要針對PC,變為部分轉�10英寸以下產品。臺灣面板大廠中華映管相關負責人近日也表示,公司擁有�6代線正轉向生�5-10英寸產品�
新技術推動產品升�
產能的調整,并不是面板廠商的心血來潮,觸摸屏和下一代顯示技�OLED(機發光二極管)等新技術的逐步規模化應用,讓業界看到了中小尺寸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DisplaySearch最新觸控面板市場分析報告預估,2010年全球應用于平板電腦等尺寸介�5.0寸到10.2寸的觸控面板出貨量將�1950 萬片�2013年將超過7500萬片,而到2016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1.22億片。產能方面,2010年全球觸控面板產能達�790萬平方米,預估到 2011年全球觸控面板產能將達到1000萬平方米�
在觸摸屏快速普及的同時,面板廠商也把注意力放在了下一代應用上。日前,深天馬投�4.916億元在上海天馬現�4.5代生產線場地內建設了一�4.5代AMOLED中試線。劉瑞林認為�OLED技術并不一定取代液晶,但卻是未來顯示行業的一個發展方向。東方證券陳鋼在研報中介紹,目前一�3.7寸AMOLED的生產成本約50元,售價200元以上,即使�2012年降�35%,毛利率也在60%以上,大大高于中小尺寸面板的平均毛利率�
劉瑞林還透露,業內幾大公司一直注重于集成觸摸屏的研發和生產,即實現在液晶面板出廠的同時就具備觸摸屏功能。“如果能夠實現,中小尺寸面板廠商的產品競爭力和盈利水平都有望得到大幅提高。�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