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驅動方式,OLED可以分為五原驅動(PMOLED)和有源驅動(AMOLED)兩種。
PMOLED:結構簡單、成本低,響應速度快,在簡單顯示的微型設備方面具有極大發展潛力。
AMOLED:每個像素配備帶有開關的TFT,其驅動方式更易于實現高亮度、高分辨率、高色彩表現、低能耗。
不管是那種驅動方式,存在的OLED失效問題都很多。
非本質劣化因素:一般來說,只要不是由于元件的結構和材料等基本性質所造成的元件衰退,通常就被歸類為非本質劣化。
非本質劣化最重要的表現在黑點的增加,當不發光區逐漸增加時,將會造成OLED發光的區域相對的減少,進而影響壽命的問題。
OLED器件中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是對水汽和氧氣極度敏感的。
如果器件沒有封裝,很容易在其發光的區域發現很多黑色的不發光區域,而且黑色的不發光區域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慢慢變大
黑色區域的半徑大致與時間的二次方根成正比關系,這似乎意味著黑色不發光區域的形成與某種擴散機制有關。
由于當黑色不發光區域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用肉眼便可看到,所以OLED器件的壽命問題最早從研究黑點開始。
本質劣化:OLED器件的發光區域即使沒有黑點的產生,其亮度也會隨時間而衰退。顯然這種現象不是由于外界所造成的,它是器件的本質老化,或者說是由于材料本身的原因所造成的衰退。
截至目前,OLED器件愛你的劣化機制問題吸引了很多優研究和探索,但是依據目前的情況來看,仍然沒有形成一個非常明確和完美的理論來解釋目前OLED器件的劣化問題,這也說明OLED器件本質劣化因素的復雜程度。
水汽氧氣的影響:器件壽命的因素之一是水分子和氧氣的存在對有機OLED材料的作用,特別是水分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對于水分子和氧氣是怎樣使有幾層發生變化的,國內外許的許多文章提到過這方面的問題,如有機層的氧化,但具體的過程不得而知,而且這些理論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證實。
發光面積退化:封裝好的OLED器件在放置一段時間后,有發光面積減小甚至不能點亮的現象。
經觀察,發現這樣的器件的粘接后蓋和鍍有器件材料的玻璃前蓋的環氧樹脂有空洞。這意味著封裝氣密性不加,空氣與器件有直接接觸的可能。
期間發光面積的減小,很可能與這樣的粘結層空洞有關。氧氣和水汽精油通道進入期間內部,對器件的性能產生影響,使器件的發光面積發生變化。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