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品牌,40款產品,這是截至2021年12月30日(非完全統(tǒng)計),Mini-LED背光產品的陣容,覆蓋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等各種消費/商用電子終端,且大多數是2021年的新品,陣容相比2020年豪華了許多,尤其是IT應用。不過,眾多大品牌的入局也還沒能推動Mini-LED背光產品的放量,2021年的Mini-LED背光市場依舊停留在量產的前夜。
即便如此,Mini-LED玩家看好并且押寶Mini-LED的初心也沒有改變。在不少大品牌2022年的新品發(fā)布計劃里,Mini-LED背光產品依然是“重頭戲”,比如三星、TCL。其中,三星在CES2022年展會上推出了89/101/110英寸的Mini-LED背光電視新品;TCL也于近日發(fā)布了涵蓋65/75/85/98英寸的三款QD-Mini-LED背光智屏,重點是售價親民了不少。
老玩家秣馬厲兵的同時,新玩家也躍躍欲試。國際大品牌索尼也于今年1月首推4K/8K兩款Mini-LED背光電視;隨后,酷冷至尊(CoolerMaster)也在2月推出了旗下首款Mini-LED背光顯示器,正式加入Mini-LED背光品牌大營。相信還有更多的品牌正在路上。
產品出貨量方面,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估,2021年Mini-LED背光電視出貨量為210萬臺,2022年出貨量將挑戰(zhàn)450萬臺。再看顯示器,2021年Mini-LED背光液晶顯示器的出貨量預估為5.1萬臺,2022年出貨量將提升至6.5萬臺。
芯片廠布局方向明確、擴產步伐有序
從玩家數量和產品出貨量的角度來看,Mini-LED背光需求仍是可以期待的。眼下,多數品牌對于推廣Mini-LED背光產品的態(tài)度依舊保持積極,而供應鏈的熱情也持續(xù)高漲。從Mini-LED芯片端的動態(tài)來看,廠商布局的方向明確、擴產的步伐有序。
2021年,富采、三安光電、華燦光電、兆馳股份、澳洋順昌光電、聚燦光電、乾照光電、amsOSRAM等芯片相關上市企業(yè)均加大對Mini-LED領域的投資,并穩(wěn)步地推進Mini-LED背光、RGB直顯相關的擴產計劃或項目。
其中,富采2021年Mini-LED產能提升至20%以上,Mini-LED營收占比達30%左右,成為其業(yè)績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三安湖北Mini/MicroLED基地在6月份正式投產運行,產能穩(wěn)步釋放,Mini-LED芯片出貨量與終端品牌產品出貨量同步逐月遞增;華燦光電上半年完成Mini-LED擴產計劃的50%,上半年Mini-LED芯片銷量同比大幅上漲140%……
縱觀芯片端,各廠商產能釋放效應在2021年逐步顯現,投資也逐漸轉換成業(yè)績增長的動能,Mini-LED“火力值”up。展望2022年,市場擴產的驅動力仍在,兩岸Mini-LED芯片主力軍將繼續(xù)往前跑。
近日,臺媒稱,富采董事長李秉杰透露,晶電正在大陸地區(qū)建立相當于30萬片4英寸晶圓年產能的Mini-LED芯片生產線,以滿足當地客戶的需求,生產線將于2022年第二季度開始投入運營。
其實,3月初,晶電董事長范進雍已透露了今年的擴產計劃。他表示,現有Mini-LED產能仍不足,今年將啟動兩岸擴產,以應對不同客戶的需求,預估2022年MiniLED產能占總產能的比重將提升至30%-40%。其中,4英寸Mini-LED背光芯片月產能將從2021年的100萬片增加至2022年的150萬片。
大陸方面,兆馳股份3月17日宣布與南昌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簽署了投資協(xié)議,計劃投資50億元建設Mini-LED芯片和RGB小間距LED顯示模組項目。其中,約25億元擬采購52腔MOCVD設備及相應產能芯片及配套設備,用于生產氮化鎵Mini-LED芯片。
乾照光電日前也順利完成了15億元的融資。按照計劃,本次募集資金大部分將用于建設Mini/Micro、高光效LED芯片研發(fā)及制造項目,有機會在今年開始釋放新產能。而據LEDinside了解,乾照光電目前擁有Mini-LED背光產能約400KK/月,產能利用率大概為80%,今年背光產能預計擴充至1500KK/月。
值得關注的是,在本次定增中,海信視像“頂格”獲配6200萬股,獲配金額4.96億元。也就是說,發(fā)行股份登記完成后,海信視像將正式成為乾照光電的重要戰(zhàn)略股東,持股比例為6.93%。由此也可以推測,作為Mini-LED背光終端品牌陣列的一大重要成員,海信正在擴大Mini/Micro-LED產業(yè)布局。而在海信的力挺之下,乾照光電在Mini-LED賽道上也將加速跑。
除了兆馳股份、乾照光電之外,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澳洋順昌光電、聚燦光電、華引芯等廠商今年都有擴產的計劃。根據LEDinside調研資料以及公開消息顯示,目前8大芯片廠商在Mini-LED領域的布局進展和相關計劃如下:
芯片效率良率齊升,加速降本在望
單從擴產計劃和營收目標來看,Mini-LED背光發(fā)展之旅令人激動不已。但需要注意的是,因成本居高不下,Mini-LED背光產業(yè)身上“推不動、走不遠”的標簽還在,現階段仍面臨來自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的質疑,所以當務之急是降本。
可喜的是,品牌端的TCL已經吹響了降本的號角。以2021年TCLC12量子點Mini-LED智屏為例,65/75英寸的售價分別是12999元、16999元,而今年升級版C12E對應尺寸的價格則分別是11999元、14999元。顯然,新品的性價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機成本開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其實也意味著供應鏈的努力有了成效。同樣從芯片端來看,廠商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持續(xù)尋求突破,也已經逐步攻克了一些技術難點,實現芯片效率和良率齊升,并推動上游環(huán)節(jié)生產成本的下降。
就在幾日前,富采透露Mini-LED制程問題已經解決,生產效率和良率均有所提升。大陸芯片廠商在技術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為了更好地管控成本,廠商多從提升芯片光效、增大芯片發(fā)光角度、提高混光一致性等方面著手。
據了解,以Mini-LED背光作為重點發(fā)展方向的澳洋順昌光電正從外延結構、波長集中性、芯片微小化和大發(fā)光角度等全面提升產品的綜合性能。
外延結構部分,澳洋順昌光電針對Mini-LED在小電流下的使用特性,開發(fā)更佳的WPE與更高波長集中性的對應結構。同時,基于在Mini-LED微小尺寸芯片制作方面累積的經驗,通過設計、優(yōu)化研磨、劃片、劈裂等的工藝條件,大大提高整體的良率和成本上的優(yōu)勢。
澳洋順昌光電還指出,對于背光模組設計,芯片的出光角度決定了芯片的使用量,同時大光角也有助于提高背光源混光的均勻性。于是,澳洋順昌光電通過優(yōu)化芯片光學結構設計,增大發(fā)光角度,進而增加側面出光,滿足客戶對大角度出光的需求。
華引芯的突破針對芯片和封裝兩個環(huán)節(jié),目前已實現Mini-LED芯片大廣角設計及耐多次回流封裝設計,并通過光源角度優(yōu)化光學分布,膜材及輔料成本降低了約10%。此外,華引芯采用去QD膜方案的白光封裝技術,在模組成本上擁有10%左右的優(yōu)勢空間。
兆馳半導體也通過技術革新,大幅提升在小電流密度下的光效和芯片的發(fā)光角度,同時顯著改善產品的可焊性和可靠性,產品的綜合性能和品質已可滿足客戶的需求。并且,兆馳半導體通過生產制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升級以及高效率的運營管控,顯著提升價格競爭優(yōu)勢。
結語
降本之外,Mini-LED背光技術的量產還在于兩大同樣重要的因素:統(tǒng)一的產品規(guī)格和規(guī)模化的生產能力,這一點其實早已是行業(yè)的共識。
2020年,瑞豐光電CTO裴小明就曾在TrendForce集邦咨詢新型顯示產業(yè)研討會上提到,Mini-LED的量產,技術路線的確認和解決方案的協(xié)同很重要,性價比是根本,標準化是關鍵,規(guī)模化是出路,產業(yè)高度集中競合是基礎,同時輔之以客制差異化。
回顧近一兩年,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正是朝向這個方向推進Mini-LED大規(guī)模商用化的進程。作為供應鏈前端的重要一環(huán),Mini-LED芯片廠商也正在用行動證明Mini-LED背光技術推得動。
華引芯認為,Mini-LED背光產業(yè)今年將進入批量導產階段,并以商業(yè)顯示及車載顯示為優(yōu)先市場。澳洋順昌光電則表示,隨著有關效率和直通率的逐步提高,加上后端制程減燈珠和相關驅動方案的推出,預計今年Q3-Q4整體系統(tǒng)成本的降幅大約為5%-10%。
縱觀整個產業(yè)生態(tài),終端需求一直都在,而Mini-LED雖未達預期,卻也不負眾望。基于Mini-LED背光產業(yè)漸趨成熟和完善的產業(yè)生態(tài),隨著廠商研發(fā)投入的持續(xù)增加、產能規(guī)模的逐步擴大以及標準化程度的不斷提升,MiniLED背光產品將加快走向大眾消費市場。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yè)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