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可謂中國的“3D元年”。一部3D大片《阿凡達》,揭開了“3D元年”的序幕,也讓“3D”概念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上半年,各大彩電廠家紛紛順應形勢,發布3D策略和預覽產品;而到了下半年,3D市場開始真正啟動,“3D”陣營也日漸厚實,不僅有彩電廠家,還有液晶顯示屏廠家,乃至藍光碟片。
與此同時,“3D市場”開始出現6大走向,從顯示屏到產品,從圖像到內容,“3D市場”也日漸豐富。假借著這股東風,可以預計,2011年將是個“3D市場”蓬勃發展的一年。
3D走向大屏幕
3D走向“健康”3D顯示屏走向“不閃”
72英寸3D電視蓄勢待發3D影像,“大”才有看頭,這是眾所周知的一個原理。3D影片之所以受歡迎,也是因為充分利用了影院的大屏幕,展現豐富逼真的影像效果。從今年各彩電廠家3D電視機發布的效果看,確實是尺寸越大越能凸顯3D效果———42英寸基本上有一定的3D顯像效果,而46、52效果較為顯著。
不久前,康佳宣布將發布72英寸的3D電視,這將是目前市場上正式發布的屏幕最大的型號。顯示屏廠家LG Display在發布“不閃式3D”屏之際,展示了一款84英寸的清晰度為全高清(1920×1080)四倍的超高清(UHD,Ultra High Definition,3840×2160)不閃式3D面板產品,預示著3D的“大屏時代”即將到來。
3D走向“健康”
“偏光式”3D脫穎而出
3D技術有很多種,有一般的色差法,目前比較流行的主動快門式,還有偏光式(或稱偏振式)以及裸眼等。目前市場上大多數3D電視機采用主動快門式的3D成像,通過3D眼鏡的頻繁開關,讓3D電視畫面分開交替進入人的左右眼睛,從而產生3D立體效果。但是,這樣可能出現閃爍、重影等問題。
在2010年底,偏振光3D電視機開始脫穎而出,國產品牌創維發布了基于偏振光原理的3D電視機,通過偏光眼鏡同時接收由電視發出對應左右眼的圖像,從而在大腦中形成立體影像。配合偏光式3D電視,偏光眼鏡左右兩塊鏡片分為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讓電視垂直和水平兩種畫面同時進入眼睛,這樣一來就不會收到外界光的干擾,同時眼鏡不用開關,就不會產生重影現象,也輕便易佩戴。
由于主動快門式3D看多了會有頭暈感覺,采用偏光式的技術,更容易形成不閃的效果,這也給3D添加上了“健康”的概念。
3D顯示屏走向“不閃”
3D“不閃屏”嶄露頭角
偏振式3D的出現,跟液晶顯示屏的性能提升有很大的關系。上游面板廠商LGDisplay新近發布了“不閃式3D”顯示屏,研究機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三所的測試研究結果報告顯示,不閃式3D的閃爍、刷新率等關鍵指標遠遠優于傳統的快門式3D;另據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的測試結果報告,通過對兩種類型3D電視的對比測試,“FPR3D(不閃式3D)方式相對快門式3D方式不易引起受試者視疲勞”。
同時,采用“不閃式3D”面板的眼鏡不僅沒有閃爍,而且重影現象少,畫面明亮。同時,眼鏡的價格也比主動快門式便宜了一半多。
LG Display還與國內的創維、康佳、海信、海爾、長虹、TCL合作,共同打造“不閃式3D”陣營。創維、康佳、海信等彩電都將于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正式發布各自品牌的采用不閃式3D技術的3D液晶電視。目前創維品牌的“不閃式3D”型號已經上市。
3D圖像走向“四色技術”
3D畫面優化處理
一般電視機在傳統上使用的基色是紅(Red)、綠(Green)、藍(Blue)技術。夏普在3D彩電型號當中以RGB為基礎,添加了更為明艷的黃色(Yellow),成為RGBY四色技術。由此,電視畫面的色域表現范圍得到擴大,可表現出以往難以表現的色彩,如金色光澤、向日葵黃色等;同時提高了藍綠色的色彩表現力,鮮明再現藍色海面的透明感。
藍光3D走向前臺
藍光3D將大量上市
3D興起之際,片源匱乏是被很多人所詬病的一大問題。隨著3D的普及深入,片源緊俏問題也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藍光光盤協會中國推進組主席、松下中國標準化與合作中心所長趙桂志先生在近期的媒體交流會上透露,到目前為止,海外已經有19個型號的3D播放機上市,預計在2011年1月份的美國CES展會上,將會有大量的3D型號上市。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市場上應該很難找到不帶3D功能的藍光產品。他還透露:“好萊塢的制片廠,基本上已經決定,以后大片直接用3D的來發。”這其中也包括藍光格式的3D碟片。由此將引領3D碟片市場的發展。
3D走向手機市場
手機顯示屏也要3D
目前,3D市場似乎都與電視機等顯示市場相關,沒有走進手機的顯示屏市場。但在2011年,手機3D顯示屏已經開始初露鋒芒。夏普方面透露,2011年將會在國內市場推出采用3D顯示屏的手機,目前相關準備正在醞釀中。在日本市場,夏普采用3D顯示屏的手機已經上市,初期采用預訂的方式,在上市之初很快獲得市場認可。據夏普方面估計,手機采用3D顯示屏之后,主要在游戲和影像應用上會凸顯出較好的效果。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