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時實時翻譯,演講時智能提詞,開車時實景導航……近日,東南大學發布全球首款偏振體全息(PVG)光波導AR眼鏡——“云雀”。其采用的新型高端顯示技術由中國科研團隊全自主研發,源于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顯示與可視化研究院。 和AR眼鏡相比,“云雀”的光效提高至300%,大幅提升產品續航能力和顯示亮度,且重量僅為45克。其集成音樂播放、實時翻譯、智能提詞與精準導航等功能,通過深度優化人機交互界面,無縫融合觸控操作與語音控制技術,極大提升了用戶操控的便捷性與流暢度。 “云雀”誕生的背后,是研發團隊十余年的精耕細作。“PVG技術是我們團隊的原創成果,也開拓了AR眼鏡的一個全新領域,譬如看電視、導航等都可以通過AR眼鏡來實現。這種‘小器件大畫面’的顯示形態模式,有望對畫面呈現、交互等產生顛覆性影響。”張宇寧表示,如何進一步提高畫質,畫面顏色如何更貼合自然等,都是未來產品迭代需要考慮的問題。
發布會現場,記者戴上“云雀”AR眼鏡概念驗證機,眼前現實場景中即出現一個虛擬屏幕。記者與研發團隊交流時,屏幕上實時顯示現場對話中英文版文字。“眼鏡鏡片上有一層2微米厚的光學膜,這是讓眼鏡具有顯示功能的關鍵。”研發團隊負責人、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宇寧教授告訴記者,智能眼鏡目前主要有VR和AR兩大技術方向,戴上VR眼鏡后看到的都是虛擬畫面,看不到現實世界;而AR增強現實技術讓用戶既看到現實世界,同時也可以看到虛擬世界。
在AR顯示領域,光學顯示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用戶體驗的優劣。張宇寧解釋,此前市場上的AR眼鏡背向衍射在40%左右,而“云雀”不到3%。換句話說,以前用戶戴上AR眼鏡,對面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到其眼鏡中看到的畫面,而“云雀”具有的低漏光性能大大提升了產品的隱私性和社交友好性。由于PVG技術的主要制備工藝僅需使用濕法涂布和全息曝光,無需借助光刻、電子束刻蝕等復雜昂貴的微納加工技術,生產成本也大幅降低。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