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缺屏之痛”,新材料和電子化學品站上制高點
化工企業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是煙囪林立、管道交錯、污水橫流。現在如果有人告訴你,它完全可以跟花園一樣靜一樣美,你相信嗎?
矗立在臨江工業園的杭州電化集團,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化工企業的老印象。昨日,擁有75年歷史的杭州電化集團有限公司順利完成整體搬遷。11.6萬平方米的廠區,綠化面積竟然達到5萬平方米。廠區內環境優美,南有湖泊,北有小山,湖中魚兒成群,山上綠樹成蔭。
杭州電化集團董事長黃招有說,搬遷為傳統化工企業搬出了新天地,綠色、精細是公司今后產業拓展的主戰場。
精細化工成產業風向標
在杭電化制訂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低碳氯堿、綠色精細、兩輪驅動、差異發展”的戰略思路清晰可見,以低碳氯堿為平臺,重點發展含氯高分子新型材料系列和電子化學品系列
作為杭州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杭電化的每一次搬遷就意味著一次產業的飛躍。作為全國最早從事氯堿化工生產的企業之一,杭電化1956年從艮山門遷址蕭山浦沿開始二次創業,歷時40余年。去年,根據市政府統一規劃,杭電化又落戶蕭山臨江工業園區,踏上第三次創業征程。
黃招有告訴記者,展望“十二五”,杭電化的發展重點是低碳氯堿生產與綠色精細產品,目標是實現離子膜燒堿及系列產品30萬噸,氯化高分子系列新型材料15萬噸,電子化學品等綠色精細系列產品10萬噸。“到2015年,我們要達到年銷售收入28億元,實現年均增長15%,利稅4.5億元,并保障員工收入同步增長。”
以杭電化為代表的杭州化工產業,經過數年臥薪嘗膽,在精細化工上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去年,杭州化工行業的銷售額已經突破千億元。
新材料助力液晶國產化
在杭電化的精細化工版圖中,近年來有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眾所周知,國內的彩電企業一直經受著“缺屏之痛”: 大陸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能供應電視用液晶面板,電視用液晶面板幾乎全部從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三地進口。在這種背景下,國內的彩電企業經常出現搶購液晶面板的情形。
不過,“缺屏之痛”正在成為歷史。近日,內地首條6代線——京東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產線正式量產,這意味著32英寸以上液晶顯示屏國產化的重要突破,填補了內地大中尺寸液晶電視顯示屏制造的空白。
“京東方所產的液晶屏有一項關鍵材料,全部是從我們公司采購的。”昨日,杭電化下屬杭州格林達化學有限公司副總尹云艦告訴記者。他所說的關鍵材料,就是液晶屏的顯影液,這是一種高科技新材料。
為了讓記者更好地明白這種新材料,尹云艦打了個比方,“液晶電視屏就好比是照片,顯影液就是用于讓液晶電視屏提高畫面質量的。”尹云艦說,家里的液晶電視如果經常出現雪花點,就是顯影液的質量出了問題。
5年搶占國內90%的市場
精細化工也給傳統化工帶來了極大的產值。以杭電化為例,其子公司格林達在投產短短5年的時間里,就已經成為行業的龍頭企業。
在國內,液晶屏顯影液的研發、投產還是一個朝陽產業。“除了我們公司,國內還有一家合資企業在生產。”尹云艦說,公司從2005年開始投產液晶屏的顯影液,用了5年時間,就搶占了國內90%的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在2005年之前,國內的液晶屏顯影液全部從國外進口,價格為每噸2.5萬元到3萬元不等。隨著杭州格林達化學有限公司的研發成功并投產,高昂的液晶屏顯影液的市場價格迅速被拉低。目前,國內液晶屏顯影液的價格已經降到了每噸1萬元。
作為杭州電化集團新產業的試驗場,格林達公司無疑是近年來迅速成長起來的高科技新星。這個員工人數不過90人的團隊,去年銷售額1.3億元,利潤達到3000萬元。也就是說,公司人均年利潤達到33萬元。“從這一點來說,這家高科技公司名副其實。”杭州電化集團總裁蔣慧兒說。
【延伸閱讀】
綠色成為杭州化工新名片
在杭州,類似格林達公司這樣在新材料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案例不勝枚舉。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市有新材料高新技術骨干企業92家,擁有公開專利1336件,其中發明專利474件,并擁有2家省級企業研究院,45家企業建立了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進入“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杭州的新材料產業已經步入一個快速發展通道。根據杭州“十二五”規劃,大力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就包括新材料產業。
棋子欲落,以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助推杭州再次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按照規劃,到2015年,杭州將成為省內核心、長三角前列、國內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特色基地之一,實現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將突破1萬億元。
【鏈接】
電子化學品
電子化學品在國際上沒有做過嚴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