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當人們還在爭論手機上加入系統后會是怎樣?如今iPhone 4的火爆讓我們看到手機智能化之勢無法可擋;當人們還在糾結電腦該不該往平板發展時,iPad、e人e本等讓我們看到了這是趨勢。如今電視也開走智能化路線,各種爭議聲不亞于當初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那么電視走這條路究竟是像它們一樣“輝煌”?還是逐漸走向“滅亡”?
●電視銷量下滑 企業亟待新出路
多家分析機構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第一季度液晶電視市場的零售額4年來首次出現下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內銷彩電零售規模達到1046萬臺,同比下降5.2%;零售額394億元,同比下降8.2%。這表明液晶電視在經過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開始出現增勢減緩的勢頭。
就連大家關注的“五一”假期都難逃銷量下滑厄運,數據顯示,“五一”期間中國液晶電視零售規模為158萬臺,同比去年三天假期下降4.7%,這也是五年來液晶電視內銷規模首次下跌。
其實,電視銷量逐漸下滑,這也是趨勢所向。當初,許多消費者家中的CRT電視也逐漸“陽壽”已盡,更新換代成就了電視銷量節節高升。如今,液晶電視產業在近10年的演進中已經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完整的技術體系和穩定的市場需求,開始步入平穩增長期。
有分析指出,隨著“五一”旺季的結束,2011年中國彩電市場已經悄然過半,對于整機企業而言,上半年的業績下滑將對全年業績目標產生很大的影響,彩電企業壓力不可小覷,尋求新的增長點成為當務之急。
●電視智能化之路似乎很近
奧維咨詢(AVC)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五一黃金周期間,智能電視市場零售量的滲透率已增長為8.3%,零售額的滲透率達到了12.5%。我們都知道3D電視已經發展了有一年多了,而3D電視銷售量滲透率10.8%,銷售額滲透率20.4%,智能電視也就短短的半年時間有如此接近3D電視的滲透率,可見增長的勢頭不可抵擋。
也許現在很多人質疑電視智能化之路,就如當初人們所說“平板電腦是垃圾”、“智能手機很難有市場一樣”,如今,我們在馬路上、公交地鐵上,放眼望去,大多用的都是iPhone和iPad,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個發布會,臺上的主持人問道,在場的都有誰用的手機是智能手機,幾乎全場沒有人不舉手。
一個新產品的推出,總是有很多的爭議,雖然未來還有很多變數,但是電視智能化之路真的是近了。
當下,傳統電視行業正經歷著一次新的模式和產品變革,互聯網、3D技術、智能電視等概念的風起云涌,讓剛剛經過平板、LED洗禮后的電視行業,愈發地浮躁和追隨概念跟風。總所周知,當前,特別是國產電視,如TCL、創維、康佳等廠商更是不約而同的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今年開始,日資品牌索尼、東芝、夏普等強勢品牌也重兵壓境。
起初,國產電視均推出了互聯網功能,俗稱互聯網電視,當然從一個方面可以說是智能電視的前身。記得,兩個朋友曾經的對話,讓筆者意識到,未來電視將不是“看的”,而是“玩的”。
兩朋友家都剛買了一臺液晶電視,甲問乙,你家電視有網口嗎?乙雖然只是一個保守主義者,但對于這個問題,還是很好奇,然后去甲的家探了個究竟。當乙看到原來電視還可以這么玩兒,都打算把電視退了再換一臺。雖然沒有如愿以償,但是乙從此以后就把自家的臺式機接到了電視上,開啟了自創的智能電視時代。
當許多應用可以在電視上實現,相信智能化的明天就在眼前。手機、平板電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電視源于其畫面的尺寸優勢,以及具備視覺沖擊條件,未來必定會大顯身手。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電視內容的需求與日俱增,具有豐富功能和內容的電視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在全球范圍內各國均在不遺余力的推廣“三網合一”政策,智能化、網絡化成為電視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并有望帶動傳統產業的升級,為彩電企業打開另外一種生存商業模式。
●電視智能化之路似乎也很遠
電視智能化之路怎么又很遠呢?跟上文矛盾?那你錯了,如果看到的只是矛盾,那么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當前,智能電視的確很火,消費者對各種新鮮的功能也非常渴求,觀望大于實際購買的。不過,是什么讓消費者停留在了觀望階段呢?
1、看不到標準的曙光
目前各電視廠商爭相推出自己的“智能”概念,所推出的智能電視功能卻不盡相同,從說法來講,有的直接打出“智能TV”,有的叫智能互聯網電視,也有智能家庭娛樂解決方案、智能3D等等。
雖然智能電視市場熱火朝天,但相關標準和定義卻嚴重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最簡單的一個例子,當前,許多智能電視都具有視頻對話功能,結果不同品牌之間電視的技術接口不統一,無法形成互通,到最后只能自家的和自家對話。
雖然,業界一直在呼吁標準的統一,可是,縱觀整個家電業的發展,標準這個詞似乎太過敏感。連簡單的小家電,如豆漿機,都風風火火了這么多年,相關標準下個月才真正開始實施。標準總會落后于產品發展,但是智能電視和豆漿機不同,相互間的關聯做不到很好的統一,就很難繼續往前發展。
另外,市場上還有一種“偽智能”電視,頂多就比普通電視多了一個上網的功能,就有廠家敢宣稱是智能電視。若沒標準的限定,“偽智能”大面積侵入市場,消費者“體驗感”會大幅度削弱,智能電視未來的路會更加艱辛。
2、電視廠商比較消極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許多彩電廠商稱推智能電視實屬被迫。筆者通過業內人士了解到,當前,智能電視概念在彩電行業大行其道,彩電企業如果不推智能電視就意味著技術革新慢,所以每家企業都不得不雖然智能電視市場熱火朝天,但相關標準和定義卻嚴重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最簡單的一個例子,當前,許多智能電視都具有視頻對話功能,結果不同品牌之間電視的技術接口不統一,無法形成互通,到最后只能自家的和自家對話。
雖然,業界一直在呼吁標準的統一,可是,縱觀整個家電業的發展,標準這個詞似乎太過敏感。連簡單的小家電,如豆漿機,都風風火火了這么多年,相關標準下個月才真正開始實施。標準總會落后于產品發展,但是智能電視和豆漿機不同,相互間的關聯做不到很好的統一,就很難繼續往前發展。
另外,市場上還有一種“偽智能”電視,頂多就比普通電視多了一個上網的功能,就有廠家敢宣稱是智能電視。若沒標準的限定,“偽智能”大面積侵入市場,消費者“體驗感”會大幅度削弱,智能電視未來的路會更加艱辛。
2、電視廠商比較消極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許多彩電廠商稱推智能電視實屬被迫。筆者通過業內人士了解到,當前,智能電視概念在彩電行業大行其道,彩電企業如果不推智能電視就意味著技術革新慢,所以每家企業都不得不跟進。曾經也有一些彩電廠商的負責人抱怨稱,彩電企業就需要不斷制造概念吸引消費者,倘若不炒作,不用概念吸引消費者,就會被說成只會打“價格戰”。
想想也不無道理,從07、08年開始液晶電視取代CRT,到09年的LED電視逐漸替代LCD電視,再到去年的3D電視,以及如今的智能電視。無論是LED還是3D,無論是電視能否上網還是是否智能,這些概念只要一出現,任何一家電視廠商都只有宣稱跟進,不能缺席,否則就會被冠以“落伍”的頭銜。
剛剛也提到了標準的問題,或許正源于標準的滯后,智能電視發展也正遇到一個瓶頸,沒有標準,電視廠商也比較消極,也許只有標準才能縮短智能電視普及之路。
3、應用商店程序不超10個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智能電視應該是在開放式平臺上能承載廣播、點播、應用軟件三種服務的電視。開放式平臺,是指具有操作系統和智能人機交互界面的平臺,可是目前大多數國內品牌應用商店里的程序不超過10個。
像蘋果、谷歌等應用商店的軟件,大多是第三方開發者制作的。但目前彩電企業還沒有形成這個機制,基本上都是廠商從第三方定制,開發成本很高。而且在電視上跟在電腦上跑程序完全不同,沒有觸摸功能,沒有體感功能,能玩的游戲本來就很少,因此也就決定了目前可用的程序并不是很多的局面。
其實,說到底,這還是標準滯后的負面影響。據了解,目前國內各品牌處于割裂狀態,不能共享。而隨著競爭不斷加劇,企業為搶跑新興市場,往往選擇一邊推廣宣傳,一邊完善產品。
如果沒有標準的支撐,企業也沒法付出太大的代價在研發應用程序擴展上面,倘若和以后的標準不兼容,很容易前功盡棄。
●谷歌和蘋果也搶食智能電視蛋糕
谷歌和蘋果這兩個IT業巨頭,近年來也將自己的熱情傾注到了電視上,他們分別推出Google TV和Apple TV。雖然現在電腦的普及率非常之高,但電視仍然作為每個家庭娛樂中心的存在者,能夠控制每個家庭的娛樂中心,對于這些IT巨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些也是電視廠商的弱勢。
記得以前,白電企業進軍黑電,黑電企業進軍白電等等這些都是新聞。現如今,似乎只要某個產業有巨大的潛力,就會涌現一大批的跨業的隊伍。眼下,智能電視似乎真的是一塊大蛋糕,谷歌和蘋果這兩個IT業巨頭,都不甘心讓別人搶食了。
記得上個月,有傳言聯想也將推出智能電視,消息稱,聯想計劃利用其PC零售渠道進軍智能電視領域,并開始與緯創、仁寶等OEM廠商洽談生產事宜,可能從下半年開始發放其智能電視生產訂單。
●寫在文后
智能電視會否繼“iPhone”和“iPad”之后的輝煌?答案很明顯在標準上。可以說,電視智能化之路很近,也許一夜間;當然,也可以說很遠,如果標準不及時制定,電視銷量下滑的現狀還會繼續惡化下去。
有人都開始把電腦接到電視上使用,相信這不是少數。智能化應用從手機、平板電腦上我們很明顯的看到勢頭無法抵擋。面對谷歌、蘋果還有聯想等IT巨頭的搶食,相信,在iPhone和iPad之后,智能電視就是下一個或者說已經是一個多方爭奪的“美食”!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