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液晶而言,產業鏈實現本土化的有利條件讓等離子的成本更具優勢,相同尺寸和配置的等離子電視的成本要比液晶電視低近10%。”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某專家的話日前被廣泛引用,成為質疑高世代液晶面板線遍地開花但結果未必樂觀的一個佐證。相關人士還順勢做了一道算術題:屏占平板電�70%左右的成本,10%的成本優勢意味著總體成本下降7%,相當好的彩電企業利潤僅�2%左右,甚至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在虧損。“本土企業做液晶面板不如做等離子”的結論不言而喻.
其實早在2010年初爆出大批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準備上馬的消息時,業界就充斥著“產能過剩”的擔憂�
2010�12�30日,深圳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65萬平方米的主體廠房比預期進度提前一個月封頂,此外,預計�2012年底,華星光電的面板月產能將達到10萬張,比TCL2009年底預計�2011年底試產大大提前。TCL的快步疾行只是國內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大干快上的一個縮影�2010年獲批的7個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都在火速推進,意在“以時間換空間”�
DisplaySearch報告顯示�2010�11月份電視機液晶面板價格繼續下降,�10月份下降�6�1%,至此,液晶面板價格已連續7個月下降。奧維咨詢表示,按照投產計劃全部實現量產,中國生產的液晶面板將占到全球的16%。這些液晶面板企業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產能的集中釋放將是怎樣的景象?
在擔�2012年液晶面板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三星電子、LGD、奇美電子、友達光電、京東方等液晶面板供應商,以及海信、康佳、創維、長虹、海爾、TCL等彩電整機制造企業,不斷進行著合縱連橫,悄然構筑起中國液晶產業的新版圖:TCL-華星光電已自成體系,友達光電-康佳-長虹-海爾體系已成型,LGD-創維體系非常穩固,夏普-中電熊貓-冠捷-長城體系雛形初現,京東方與聯想、海信、長虹、冠捷的抱團正在積極謀劃中…�
在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紛紛擾擾中,等離子話題悄然升溫,“三五年內,中國家電企業想在液晶面板生產上取得根本性改觀的想法不夠現實,必須有‘十年寒窗’的心理準備。”在一些專家看來,本土等離子產業鏈正在形成壯大,似乎大有可為:浙江格林達生產的四甲基氫氧化銨顯影液,目前已形成2�5萬噸的規�?目前全球市場規模�6萬噸;宜昌勁森公司生產的CCFL燈管已位居世界第三,中國第一;綿陽艾薩斯的PDP主要濕化學品生產,使虹歐的PDP生產線實現當地配套,節約大量成本;經過一兩年的努力,我國在PDP用光學薄�?偏光片、擴散膜和增亮膜等方面將形成從TAC和PET材料到光學薄膜有一定規模的完整的產業鏈�
“這些材料的國產化產生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格林達公司的顯影液和綿陽艾薩斯公司PDP主要濕化學品的國產化使這些材料降價50%以上。這就為平板顯示生產企業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創造了有利條件。”清華大學教授張百哲撰文表示肯定�
2010�1月,長虹投資興建�42英寸以上平板電視面板生產線實現全面量產,2011年長虹將具備年產�600萬片(以42英寸計)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制造的能力,市場占有率將達�17%,進入全球前三�
長虹能否在等離子產業上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道路?其他本土彩電企業未來會否加入等離子陣營?三五年后,液晶與等離子兩陣營會是怎樣的格局?市場會給出答案�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