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陸下手買的,就會漲價,但只要大陸做的,就會一窩峰殺價。”簡單的一句話,明基材料總經理林恬宇道盡科技業的心酸事�
他說,過去臺灣和韓國扮演這樣的角色,但現在中國大陸進來了,而且挾帶豐沛的資源,你要跑得比他快,只能用技術拉開距雀�
他進一步解釋說,過去科技業以制造為主,專注的是技術的創新,但產業環境不斷轉變,技術不再只是狹隘的技術,公司管理、銷售能力也都是技術的一部分,尤其銷售能力更長期被忽略�
對于未來發展的策略藍圖,林恬宇也許下另一個五年計劃。以下為訪談摘要�
答:以用在AMOLED(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圓偏光片為例,雖不算新產品,當年我們配合客戶需求,已出過貨,只是后來國內在AMOLED的開發停頓下來,到今年才又受到關注,下半年我們順應客戶要求,也將再交AMOLED圓偏光片,供貨前三大面板廠�
另一方面,偏光片的新應用著重在節能領域,例如高穿透性或增亮膜等這些取代材的需求開始增加,我們在技術上也都已準備好,隨時等待市場�
因應目前中小尺寸平板電腦市場發燒,我們開發應用在相關產品的光學膜或光學膠在去年已小量出貨,第二季已可以損益兩平,這類新產品營收雖然小,但利潤高�
答:明基材料賣得是材料,透過制程的修改,可以開發出不同領域的新應用產品,這部分并不須投入太大資本支出,但卻可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產品�
例如,去年下半年出貨的太陽能背光板,就是利用生產線其中一小段制程改機而成。材料的特性,就是“小玩意兒”很多,就像是很多的積木重新排列組合,不同的技術元素整合之后,變成新的應用,也像是“做菜”,不同素材的組合,常會有令人驚喜的效果�
除了偏光片之外,我們已陸續開發出光學膜,以及觸控面板貼合用的OCA光學膠等,這些都是顯示器產業的延伸應用,至于結合光學膜和生醫領域研發的手機抗菌保護貼,以及3D光學膜等,也都陸陸續續出貨中�
這些高毛利的產品,現在對公司業績貢獻度低,但未來隨著市場能見度提高,未來對獲利加分效果將慢慢發酵�
問:目前公司成立�13年,但產品定位上已歷經很大的轉變,未來發展策�?
答:明基材第一個五年,我們做的是光盤片產品;第二個五年,我們轉戰到偏光片市場,并在全球占有一定的市場定位�
第三個五年,也就是現在這段期間,我們在偏光片之外,運用既有核心技術的平臺,延伸至薄膜材料領域,擴大延伸應用,也因為高附加價值生醫材料的領域,讓明基材的銷售管道,由過去B2B,跨足到B2C�
進入終端消費市場對明基材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尤其生醫領域前期投資時間很長,后段驗證的時間也不短,時間及金錢等資源投入相當可觀,但我們也借此快速累積建立品牌銷售及零售通路管理能力的Know-how中�
下一個五年,我們將深耕品牌及生醫領域,除了綠能薄膜、生醫材料做好之外,也要快速提升銷售能力�
尤其這半年來,我們的定位從專注于核心技術,延伸至核心能力拓展,所謂核心能力包括公司管理、銷售能力、營運拓展,客戶開發等面向,不再只是看到什么好,就做什么�
營運模式轉變,由B2B轉到B2C,我們對內部鼓勵創新開發的“發明王”點子,也從對RD研發的鼓勵,擴大到業務單位,因為產品結構不同,策略轉變,核心能力也不同�
問:除了醫護產品以中國大陸為市場外,明基材在中國大陸汽車領域也不缺席,可否談布局?
答:我們和中國大陸前五大汽車集團奇瑞集團旗下的奇瑞新能源合作,跨足生產車用鋰電池隔離膜材料,切入車用新能源材料市場,目前已蓋廠中,預計明年量產�
其實,隔離膜是運用兩項既有光學膜的技術延伸,是運用既有技術平臺,創造新價值商品�
不過,電動車電池隔膜需求,端賴電動車市場起飛的速度,這是個需要長時間關注和投資的產業,也是個高技術門檻的材料。透過直接和車廠的合作,可以加速驗證和準確掌握市場脈動�
目前隔離膜技術主要掌握在美、日業者手中,不論是臺灣或大陸的廠商都不擅長。由于隔離膜占車用鋰電池成本,是第二高的零組件,僅次于正極材料,未來一旦研發量產后,效益可觀,預估電動車開始大量商品化,時程落在2014-2015年�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