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液晶電視為代表的平板電視面臨了以往顯像管(CRT)電視類似的�2億臺”拐點期。由此,業界有聲音認為平板電視進入了敏感的更新換代期�
近期,加上外資品牌在更受推崇�OLED面板上的陸續發力,日資的東芝、索尼等聯合�OLED面板線發力,OLED成為下一代電視的市場預期已經大大增加。剛剛結束了5年左右“黃金發展期”的平板電視,難道馬上就要開始被OLED取代嗎?
A 拐點
平板電視遭遇增長“瓶頸�
“在2002年前后,舊的顯像管電視全球銷量達�1.8�-2億臺左右,就開始逐步被液晶、等離子電視等平板電視所取代。現在的平板電視全球銷量已經達到�2�-2.1億臺,大幅度增長已經不太可能。這個情況跟2002年前后的顯像管電視有很大的相似性。”家電研究者、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表示�
�2005-2006年開始,平板電視在國內每年以30%左右的高速增長,但是近一年來,只有不到兩位數的增長,增速明顯放緩。其中的原因,就是一二級市場經過5年左右的飛速發展,已經趨于飽和�
目前,彩電市場的情況是,平板電視出現了多品類產品混戰的局面,不僅�3D、LED,還有智能電視以及近來熱門的“云電視”等等。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表示:“廠家局勢稍微把握不好,就會出現庫存積壓。�
B 面板
OLED面板開始布局
鑒于目前的市場現狀,日前有消息稱,夏普、索尼、東芝和松下電器等日本彩電巨頭,已經在日本政府的牽頭下展開對OLED技術的聯合開發,試圖借此確立日本企業�OLED領域的優勢地位。最早,OLED電視由索尼成功實現商業化,并且在2008年左右在美國CES大展中亮相�
不光日系企業,三星的3.5�OLED生產線所�14英寸面板良品率已經達�90%以上,其月產�7.2萬片�5.5代線也已經實現量甀今�6月,三星又宣布第8�OLED面板試驗線將于明�5月投入使用,計劃�OLED面板的使用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延伸到電視等領�
LG的面板公司LG Display(LGD)近日表示將推遲廣州8.5代線液晶面板項目推遲開工。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甚至認為,該項目再開工的可能性較低。而推遲的原因,除了目前電視行業從整機到上游面板都遭遇“寒冬”、面板供大于求有關系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LGD擬投�28.3億美元到2014年批量生產下一代面�OLED,用于其55英寸的電視機上�
國內大陸方面于今�6月成立了中國OLED產業聯盟,目前主要有昆山維信諾、四川長虹、佛山彩虹等企業從事小尺�OLED生產。國內的面板供應商京東方,計劃投�220億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建設�5.5代的AMOLED生產線。而中國臺灣的友達和奇美在OLED方面已早有動作�
C 取代
OLED更有競爭�
除了市場前景之外�OLED體現的優勢更為明顯。目前的平板電視LCD液晶和PCP等離子,各自都存在明顯的弱點:液晶電視有一定的拖尾,等離子電視清晰度不夠、耗電多等。�OLED電視顯示屏的厚度僅為LCD液晶電視顯示屏的1/3,即3毫米�OLED顯示屏還可以折疊、彎曲�
與LCD液晶顯示屏和等離子顯示屏相比�OLED不僅對比度更強,色彩更柔和,畫面更逼真,并且其制造成本也相對較低。據估計�OLED電視大量生產后的成本比LCD液晶電視至少降低20%。此前正式將OLED電視商用之后,索尼公司曾表示
�OLED電視將革新電視機產業,LCD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將被徹底掃出市場�
據國際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2013年全�OLED電視機出貨量將從2007年的3000臺增長到280萬臺,復合年增長率為212.3%�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