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四川長虹地處西南,相比珠江三角洲或長江三角洲地區,它沒有任何的優勢。但經過50年的發展,長虹已經成為年收入500億元的企業。而在平板顯示方面,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液晶模組整機一體化生產線使長虹位于行業前列。針對等離子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陽丹接受了《中國電子報》記者的專訪。
擴展性策略彌補區位劣勢
目前,長虹周邊1000千米范圍內,找不到第二家收入過100億元的家電企業。而縱觀家電企業的發展可以發現,在沒有地域優勢的情況下,長虹的發展歸功于歷任領導人前瞻性的眼光、決策能力和擴展性的策略。
陽丹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2004年之前,長虹一直都是一個以彩電為主的企業,直到趙勇董事長任職以后,長虹才真正實現了多元化。至今,長虹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確立了“三坐標”,2004年以來,公司在“三坐標戰略”的指導下,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加強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產業價值鏈方向上,公司成立四川虹微技術有限公司,進入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成立四川世紀雙虹顯示器件有限公司,進入PDP屏制造領域;成立虹視公司,進入OLED顯示領域;成立長虹東元精密設備有限公司,進入壓縮機領域。在產業形態方向上,公司成立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進入IT行業;成立國虹通訊數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入通信行業;成立長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入基于寬帶、固網的3C終端產業及應用業務領域;控股美菱電器,進入冰箱領域;控股華意壓縮,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白電產業鏈。
2008年,長虹進入第二階段轉型。其主要包括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制造向高端轉型。所謂高端主要有三高:第一是投資高,第二是技術含量高,第三是國家政策密度高,也就是國家對這個產業的扶持力度非常大。第二個方向是以制造業為基礎的服務業拓展。這并不只是把產品的售后服務做好,更重要的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拓展以企業為主要對象的服務業。第三個方向是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做好公司國際化工作,真正將長虹打造成為受人尊重的國際化企業。
PDP發展空間更大
針對長虹目前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現狀,陽丹表示,從彩電的角度來看,長虹主要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數字化,數字化體現在服務領域,包括服務內容的雙向、交互等,隨時滿足消費者的資訊需求;二是平板化,平板化主要是指產品的顯示形態,目前主要有PDP(等離子)和LCD(液晶)兩項技術,至于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是否能取代PDP和LCD,還有待于觀察。現階段,長虹在PDP方面已經做到材料級,在LCD方面做到模組級,在OLED方面做到了預研級。
目前,很多業內人士對長虹選擇PDP產業發展路線產生了疑問,陽丹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分析了其中的緣由。
他說,首先,LCD技術擁有的專利為3萬多項,而PDP擁有的專利僅為3000多項,這就意味著進入LCD產業的后來者幾乎沒有發展空間,而PDP產業還會給后來者留有一些創新空間。
其次,不管是PDP還是LCD,模組占整機的成本大約都在70%左右,而模組本身分為玻璃和驅動,LCD玻璃和驅動的成本比例約是6∶4,PDP的比例大約是4∶6,LCD做玻璃難但做驅動容易,PDP做玻璃容易但做驅動難。驅動其實就是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等,經過統計可以發現,中國做集成電路的公司有2000多家而且水平較高,完全可以通過他們來幫長虹完成這方面工作。
最后,相比LCD,PDP的產業化投資會相對低一些。
產業鏈仍需向上游突破
在采訪過程中,陽丹還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也非常重視產業鏈發展,在北京、成都、綿陽都召開過會議。長虹現在力求三個本土化。一是器件和材料的本土化,二是裝備的本土化,三是基礎研發的本土化。長虹在北京建立了研發中心,聘請頂尖專家針對PDP的發光效率進行研發。目前,長虹在PDP的研發深度和水平已經與松下、LG保持在同一水平,這是國家需要的。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