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等離子模板廠改液晶生產線
“小看液晶,大看等離子。”如今,這句曾是選擇平板電視的“金科玉律”看來要改寫了——液晶大小通吃,而等離子陣營則在萎縮。8月3日,LG電子表示,決定向其子公司LG顯示器出售最近停產的南京等離子模塊生產廠,將其改造為液晶模組生產線。
原本就不被看好的等離子電視市場還能存在多久?不過,一直堅守等離子電視的長虹宣布,公司30億元認股權和債券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債申購告終,有980家機構專戶和眾多公眾投資者踴躍申購,網上中簽率及網下配售比例不到0.27%,“這折射出市場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對長虹等離子面板項目的看好。”進與退之間,等離子電視能得到消費者認可嗎?
傷 外資撤離等離子大勢已定
8月3日,LG電子(中國)公司證實,LG電子已決定向其子公司LG顯示器(LG Display)出售最近停產的南京等離子模塊生產廠,并將其改造為液晶模組生產線。盡管是在LG體系中循環,但業內人士認為,這顯示出LG收縮等離子、擴容液晶的策略。這對于式微的等離子電視市場而言,無疑又增添了一個“等離子衰敗而液晶更強”的證據。
業內人士表示,外資撤離等離子市場大勢已定。據Display Search數據,2006年后,等離子電視的市場占有率明顯下滑:2006年到2007年,等離子電視全球出貨量僅增長200萬臺,而液晶電視年增幅達1600萬臺;2008年,全球等離子面板出貨1500萬片,而液晶總出貨量卻已過億臺。
“銷量增幅明顯表達了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喜好程度。”本地一家曾經同時生產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家電廠商市場部人士如是說。據其分析,等離子式微,一是因為其適合做大屏幕而非小屏幕,相對液晶的“大小通吃”,產品線要單薄得多。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等離子面板廠商太集中,購買等離子屏的成本和風險都大于液晶屏。
喜 長虹斥巨資力挺等離子
8月5日,長虹30億元認股權和債券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債申購火爆結束后,長虹發行的分離交易可轉債募集的30億元資金當中,有10億元用于等離子面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等離子的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嗎?長虹相關人士介紹,雖然在中國市場,液晶電視市場規模遠大于等離子電視,但國內彩電巨頭并未同步“分享”這種高增長的市場,因為占據整機成本60%以上的液晶電視面板完全依賴進口,大宗利潤回流至日韓等外資廠商。相比之下,長虹建成了國內首條等離子面板生產線,觸角伸向“原材料級”,更具競爭力。
Display Bank預測,2008~2011年,全球等離子電視銷售量將增長約20%;銷售金額將由251億美元增長到335億美元;同時,中國等離子電視銷售量將由2007年的100萬臺增長到2011年的370萬臺,復合增長率約38%,高于全球市場的增長率。
另外,LG也并非完全退出等離子電視市場,未來LG南京新港顯示系統有限公司將同時負責液晶及等離子電視的生產;日立宣布將等離子面板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合肥,最終實現150萬片(以42英寸計)的年產能,如果再加上長虹2011年計劃實現的600萬片(以42英寸計)年產能,中國內地將實現750萬片等離子面板的產能。這絕對是一個令等離子產業上下游廠商都動心的數字。
爭 等離子:顯像效果有天然優勢
液晶:大小通吃仍占主流
據了解,受益于主動發光,等離子電視在亮度、色彩、動態清晰度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而且等離子電視越做大越有成本優勢,客廳顯示終端的趨勢也是越來越大。一些影音發燒友加入到等離子用戶大軍中來。喜歡看大片的,喜歡看體育節目的,也會選擇等離子電視。今年“五一”期間,長虹僅在成都地區就銷售6700臺標價6999元的50英寸歐寶麗等離子電視,并且缺貨預訂2400臺。
“消費者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長虹相關人士表示。然而消費者能夠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待等離子電視市場嗎?消費者能重新在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間平等選擇嗎?
“‘小看液晶,大看等離子’已不現實,因為液晶顯然已經大小通吃。”業內人士認為,隨著LED技術以及OLED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液晶電視已克服早前的“毛病”,不亞于等離子電視的顯像效果。且液晶電視上下游廠商之眾,消費者購買意愿之強,都表明液晶仍然是未來中國市場的主流。
有報道稱廣州主要家電賣場內LG等離子電視已滯銷。國美電器維多利店促銷員表示,LG等離子電視已全部下架。而蘇寧電器天河北店銷售人員表示,LG等離子電視兩年前就賣不動了。不被LG看好的等離子電視,會重新被消費者選擇嗎?這問題得還由液晶和等離子兩大陣營來回答。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