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教授高鴻錦在出席某論壇時表示,國內液晶顯示產業上游配套產業鏈方面剛剛起步,但仍然有諸多障礙制約配套產業發展�
液晶顯示生產線高速發�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TFT-LCD產業規模�700多億元,中國大陸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提升到11.2%,液晶面板的自給率大幅提高,其中電視面板的自給率達到30%,手機面板已能滿足境內企�50%的需求,液晶面板的進出口貿易逆差比上一年縮�20.6%�
目前,中國大陸已建和在建的TFT-LCD生產線有21條,包括4�4.5代線�4�5代線�2�5.5代線�3�6代線�8�8.5線,總投資達2000億元,年生產能力將達5000萬平方米,直接或間接年產值將達到數千億元�
如此巨大的投資極大地拉動產業鏈上游的需求,帶動基板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濾光片、光學薄膜、觸摸屏、背光源等相關原材料、元器件及相關設備等上游產業的發展�
預計�2016年之后,中國大陸TFT-LCD產業每年至少需要液晶材�250噸�1.0億平方米基板玻璃(含彩膜用玻璃)�1.0億平方米偏光片�5000萬平方米彩色濾光片、十幾億平方米光學薄膜、幾億背光源組件以及數以億計的驅動IC等,其總價值將接近千億元�
基礎配套產業已經起步
在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的帶動下,液晶顯示配套產業在國內有了長足進步。以玻璃基板為例,TFT-LCD基板玻璃生產技術長期被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電氣硝子、AvanStrate(原日本板硝子NHT)等少數公司壟斷,這幾家公司的銷量占全球市場的95%以上�
中國大陸基板玻璃的生產是�2007�12月,彩虹集團TFT-LCD基板玻璃一期工程點火之后開始。近兩年,觸摸屏的快速普及還催生了高強鋁硅酸鹽薄板玻璃產業的發展。目前,彩虹、東�(含中光電)兩家公司已生產出合格的G5、G6基板玻璃,并開始批量供貨�
液晶材料國產化也出現轉機。盡管液晶材料只占液晶面板總成本的大�3%,但這也是關鍵的、不可替代材料。目前,國際上主要有3家液晶材料公司,分別是德國默�(Merck)、日本智�(Chisso)和大日本油墨(DIC)。TFT液晶市場由�3家公司壟斷,市場份額分別�50%�40%�6%�
中國大陸有不下十幾家液晶材料公司,按最終產品來看,大體上可以分為混合液晶和單體液晶兩類。單體和中間體產品除滿足國內需求外,大量出口,這已成為該行業的一個特色�
TFT-LCD寬幅偏光片值得期待。目前,全球主要偏光片企業超�15家,生產線約�80多條,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包括日本的日東電工、住友化學、三立化工,韓國的LG化學以及我國臺灣的力特光電等,其中日本企業的占有率超�50%�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成立于1995年的盛波光電為國內首家偏光片專業制造商。后來市場又相繼出現緯達光電、溫州僑業、三利譜等企業。但這些企業大都只能批量供應中低端TN-LCD用偏光片和部分STN-LCD用偏光片,主要應用于中小尺寸顯示器�2012年前后,盛波光電和三利譜兩家企業分別建成了幅�1490mm、用于TFT-LCD的偏光片的生產線,從此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高檔偏光片的歷史�
此外,國內所有TFT-LCD用彩色濾光膜的供求關系基本保持平衡。不過,中國大陸目前生產彩色濾光膜的主要原材料仍然依靠國外進口,例如光刻膠,該產品的國產化進展不大�
據了解,雖然我國是世界聚酯薄膜生產大國,但是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不高,目前大部分企業還處于在普通膜領域進行同質化的競爭,國內生產的聚酯薄膜70%以上為普通膜,大多用于食品包裝等方面。隨著近兩年聚酯薄膜行業的發展,國內包裝用薄膜競爭激烈,而光學聚酯薄膜由于起步較晚、下游客戶差異化要求高、技術壁壘較高、建設周期較長等原因需求大于供給�
光學薄膜則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隨著化學膜的需求急劇增加,國內膜加工企業大量涌現,主要有合肥樂凱、張家港康得新、成都菲斯特、北京康特榮寶、上海凱鑫森、寧波激智等。進入的企業不少,但大多集中于薄膜拉伸成型加工方面,一些包裝材料轉型的企業能否順利生產出合格的化學膜還有待觀察�
記者發現,2012年以來,康得新是中國大陸光學膜領域布局最為積極的企業,康得新的優勢是,從預涂膜延伸到光學膜產業,還是沒有離開“膜”產業。而且,因為上市,康得新的經濟實力今非昔比,上市以后募集了一些資金�2012年又做了一次增發,募集�16.4億。在各種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康得新正式進軍光學膜產業,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建立了一�4000平方米的示范生產線�
日前,康得新證券部人士表示,康得�2億平方米光學膜項目投資進度已經完成�22萬平米�45棟單體廠房已經基本建成,170余臺套設備已相繼到貨安裝、調�;濺鍍事業部、成型事業部、模具事業部、樹脂事業部已相繼建成和投產,已經組�1500余人的產業團隊,預計2013年四季度將實現全面投甀但是目前還處于陸續的建設當中,建設完成之后,將成為世界光學膜產業鏈最全的公司之一�
整個張家港光學膜產品線的投資是45個億,借助上市,資金問題基本解決。現在,張家港廠區的大部分廠房已經建成。有部分已經投產。到今年年底,預計廠房將會全部建成。在光學膜產品線,康得新以七大核心技術為依托,組成了六大事業部,各事業部既相互形成上下游又可各自生產終端產品,形成光學膜產業集群。實現全部產能后,康得新有望進一步提升其在行業地位�
財報顯示,康得新201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10 億元,同比增�57.0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2.89 億元,同比增�60.29%,每股收益為0.31 元�
三大問題制約配套發展
目前國內液晶配套產業仍存三大問題制約其快速發展。首先,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原材料、元器件和專用設備等本地配套能力不足。在平板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濾色膜、光學膜等一系列材料的國產化過程中,幾乎都遇到技術儲備不足,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不少企業長期以來未能從根本上擺脫專利困擾,只能在國際大企業的夾縫中求生存,造成了國內許多新產品以低端為主、技術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和價格競爭力弱、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等問題�
其次,企業規模過小,生存壓力過大。上游配套企業基本上都屬于中小企業,多數企業恐怕連中型企業都算不上。這兩年有些上市公司涉入。這些企業一般歷史很短,企業規模過小,技術與資產的沉淀都不夠,與實力雄厚的國際大企業競爭沒有多少優勀而在國內眾多同行中,企業往往為了生存過度競爭,競相殺價�
第三,發展環境不盡如人意。企業生存環境遇到兩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能否在合理的、公平的環境中競爭,二是產業鏈上游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困境�
比如國外的偏光片生產廠家將邊角料、B級品等偏光片垃圾大量傾銷到中國,其價格不到國內正規偏光片�1/3,嚴重沖擊國內的偏光片市場,這種問題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高鴻錦認為,國內液晶顯示產業只有多方協同才能做大做強。另外,政府應出臺專門針對上游配套企業做強做大的政策,包括鼓勵國產化的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進出口關稅調節等�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