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智能電子設備作為新起之秀亮相本屆高交會,同時�2013年中�(深圳)穿戴式智能電子產業技術發展論壇也于此間召開。本次論壇峰會邀請到了廣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會長許生、美國ATMEL半導體研究員(代表省半�)劉義昌、蘇州海博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濤、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許利群博士、飛思卡爾半導體亞太區高級市場及業務拓展經理蔡震博士、意法半導體市場經理許永剛、深圳君正時代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作興、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業部總監馬冰、藍牙技術聯盟大中華區技術經理呂榮良、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預研部總監李書濤、北京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戴若犁。同時,本次論壇峰會吸引了一大批業內企業參加,現場人氣高漲,據現場介紹,參會嘉賓�500人。本次峰會由廣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呂建新主持�
大會伊始,許生會長首先介紹了廣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希望協會能更好地為會員單位服務、為行業服務、為政府服務、并在政府和會員單位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搭建起政企橋梁,進一步促進廣東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許生會長表示,作為與高交會同期舉辦的重點活動之一,此次論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幾年,隨著智能手表、智能眼睛等產品的面世,越來越多的穿戴式電子設備走進人們的生活。特別在智能手機和平板為代表的新一輪智能設備市場得到快速增長,現在又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迭代發展,其市場也開始出現早期的飽和趨勢,加上設備小型化和無線連接技術不斷突破,為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和必要條件�
許生會長表示,移動技術正在逐漸進入人們隨身攜帶的所有產品,可穿戴智能設備在今后10年里必將有蓬勃的發展,世界經濟以及科技巨頭的生存狀態也必將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他認為,以Google Glass為代表的智能眼睛系列正成為比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更為方便快捷的新一代終端設備。Google Glass的橫空出世,帶給人們一種來自未來科技的驚艷與新鮮感,尤其是在一定程度揭示了穿戴式智能設備的新的方向,同時智能眼鏡更預示著人類自我能力的擴展,它將會全面提升人類的信息獲取和感知能力。他希望廣大企業能認識到這個發展趨勢,并積極探索穿戴式智能設備的這個新興市場,根據市場的變化靈活應對挑戰,把穿戴式智能電子產業做大做強,為穿戴式智能電子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主題演講環節,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許利群表示,盡管如今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穿戴式智能電子產品可供應用到各領域,但用戶普遍接受程度不高,這個問題在不少生產商身上得到了印證�
飛思卡爾半導體亞太區高級市場及業務拓展經理蔡震博士提出,對于老百姓來說,穿戴式設備成功的關鍵在于“好不好用”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電池使用時間,目前還沒有一款能夠連續使用七天以上的手�;二是人機交互,智能手表和智能穿戴融合語音輸入是提升用戶體驗非常關鍵的因素;三是智能手表和手機的功能太重復。他接著表示,我更愿意把智能穿戴設備看作是智能手機的組件設備,這樣,對于設備的功能、顯示性能、電池性能、設備待機時間的要求等都有一個清晰的界定。而那�24小時常態的生態體征的監測,才是穿戴式設備必須解決的問題�
如果穿戴設備只是作為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附件,而且功能與手機功能重合,那用戶黏性必定不高。為了與智能手機的功能區別開,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醫療電子領域是不錯的應用場景。蔡震認為,做穿戴式設備最大的市場有兩個:一個是心電檢測,即心電保護;另一個是血糖檢測。肺活量則是錦上添花。心電和血糖檢測是穿戴式設備首先要解決的兩個問題,目前最容易接入的是心電,血糖的檢測方式目前尚無介入式的、非常精準的、經過長期臨床驗證的技術。他說,目前,血氧、血壓、肺活量等連續測量、連續偵測沒有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雖然有很多新興的概念稱可以通過皮下對于不同紅外波長的吸收率和反射率進行偵測,但這些方式只是理論上,沒有大量的臨床驗證。相對來說唯一經過臨床驗證,并在歐美已經規模運行就是心電�
君正時代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事業部總監楊作興的觀點與蔡震博士不謀而合,他認為,醫療健康是穿戴式產品的精髓,是用戶的剛需,如心電圖指標和血氧檢測,然后才是休閑、娛樂,還有針對特殊人群特殊需要的特殊應用�
不過,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業部總監馬冰并不贊成穿戴式設備的應用一定是與醫療相關。“我覺得一是跟健康運動息息相關,希望是一個健康、活潑、快樂生活的應用場景,這一定是未來的生態系�;二是跟安全相關的,老人和孩子都有這方面的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還包括開車的安全等。”馬冰說,穿戴設備更多應該在健康運動上,這樣才能更貼近草根階層�
實際上,不管是大眾的市場,還是小眾的市場,也不管是醫療檢測,還是健康運動功能,抑或安全監控功能,都涉及到細分市場的不同需求,可穿戴式智能設備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市場將被細分,因此產品定位十分重要,如何選擇目標覆蓋人群并推出合適產品是設計初期的關鍵�
目前可穿戴式設備有一個小小的誤區,大家希望做出的產品面向所有人。目前在市場上我們看到很多手環、手表等穿戴式設備同質化非常嚴重,接下來是應該走細分市場的時代。北京諾亦騰科技戴若犁博士建議,大家不要企圖一網打盡,作為穿戴式技術的提供商和開發商,我們想的不是把幾十億個手機用戶里面的10%變成我們的用戶,而是通過細分市場著手,比如運動手環。”在他看來,有細分市場以后,每個細分市場的人群就比較好規劃,目標更明確更清晰,比如有老年癡呆的老年人,針對他們的可穿戴設備需要能找得到他們、監控他們的動作�
針對同質化的問題,戴若犁認為關鍵是提高門檻。為什么這么多做運動手環、計步和卡路里的企業,就因為功能太簡單,技術門檻太低。如果能提高瓶頸,大多數人不會做或做不出來,就不會有同質化。他說,現在已經到了做穿戴式設備的中小企業思考怎么提高門檻的時候了,不管是大眾市場還是細分市場,提高門檻是根本的解決方式,這樣一個技術出來即使有人抄也要一兩年,那時你已經走得更遠了�
目前,智能式穿戴設備面臨的挑戰是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電源、有限的顯示屏幕的應用場景之下去面臨無限的想象能力的挑戰。不過,馬冰對穿戴式設備的未來市場前景非常看好,“穿戴式設備人手一臺,人手多個的時代2�3年就會到來,并且穿戴式設備一定跟我們身邊生活息息相關,應該是一個生態系統,而不是獨立的設備。”他指出,目前讓大家心動的價格和產品還沒有出現,但是做了就能比別人積累更多的經驗。在蘋果、Google沒有想明白之前,沒有人能夠顛覆,未來一定是一個生態系統�
圓桌論壇上,大部分專家認為智能手表等穿戴式產品將作為智能手機配件而存在,功能最好與智能手機區別開來。盡管穿戴式智能電子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產品的形態、技術、實際價值方面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但作為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進入口,顯然已經成為IT界爭相入局的戰略要地�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