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蘋果iPhone發端智能手機以來,三星,HTC等國外廠商紛至沓來,而國內的聯想,華為,小米等品牌也不甘示弱,霎時間市場上一片慘烈,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價格戰愈演愈烈;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手機廠商如何才能自保,并在利潤率低下的環境中謀求發展呢?日前,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先生。
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先生
品牌效應對國內手機廠商仍有制約
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諸如蘋果,三星等國外品牌一直被視為“高大上”的代表,而國內品牌即使做的再好,也始終被劃入“山寨機”的行列。究其原因,除了產品設計欠缺以外,更主要的是品牌口碑沒有跟上。這也是國內品牌長期不能踏出國門,并打入歐美高端市場的癥結所在。不過好在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拿出了行之有效的辦法。
李楠先生表示,在智能手機的市場上,競爭是殘酷的,如果不能適應,那就只能被淘汰;這對于原本技術水平有限,且營銷手段匱乏的國內廠商來說尤甚。但同時,激烈的競爭也能帶來很多機會,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國內手機廠商在產品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完全有資格和國外廠商一較高下;但目前,品牌效應的缺失對國產手機廠商仍有制約。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