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曾經的封閉系統王�
雖然CRT時代還沒有面板這個概念,但是當時擁有一臺索尼的“特麗瓏”電視,可是高檔的象征,彼時顯示領域索尼可謂王者,加上Walkman等產品的研發,可謂索尼的巔峰時代,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索尼因為CRT電視的成功,在液晶時代來臨后,一直轉變不過來,其雖然依靠原有的技術優勢,依舊盈利了一段時間,但最后還是吃到了惡果�
此后索尼迎頭趕上,在面板研發領域可以說索尼的技術并不弱,但是由于價格的優勢不大,一直未能真正的擊敗韓系,如今又到了技術變更的時期,OLED顯示技術很可能逐漸代替現有的液晶顯示技術,索尼對OLED技術的研發力度很大,但是只應用在專業顯示之上,并沒有將OLED普及化的雄心,其反而重視起�4K策略,逐漸剝離了面板生產業務�
2011年底索尼退出與三星成立面板公司的股份,徹底和上游面板業說再見。如今又與電腦、walkman等產業劃清界限。對于一家傳統的電子生產企業來說,索尼未來的定位是什么?其目前的主營業務是金融娛樂和電子,其中電子占�60%多,電子中影像、移動和游戲成為核心業務�
這三大電子業務中,索尼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生產鏈,尤其是影像領域,索尼本身的面板優勢并不大,可以看出索尼并不致力于打造過去的產業帝國模式,而是走起了輕裝上路的新道路,和蘋果一樣,不將主要精力放在硬件研發上,而是利用技術,打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產品�
三星:親民優勢打造新典范
三星也是全球頂尖的面板生產企業,其不僅可以供應自己的設備,也可以供給其它需要面板的廠商,比如蘋果手機的屏幕曾經就是三星在供貨的。目前來看,三星設備包括,手機,電視,專業顯示等領域,有一般的以上的面板供應是自己完成的,其并非沒有全部自給自足的能力,而是保持一個適當的量,即便市場發生什么大的變化,也有可以緩沖的余地,所以從面板供應上來看,三星基本屬于自給自足的的代表�
這種自給自足的特點,自然是有很多好處,最先進的技術可以優先共自己的設備使用,自己供貨的話,出貨量也是有所保障,加上成本的優勢,所以可以在終端設備上,擁有更加強大的議價能力,對于競品來說,在價格上比拼更有底氣�
目前來看三星并沒有改變這種模式的意思,畢竟面板行業也是有利潤可賺的,加上其自己對面板的強大需求量,短時間內這種模式對于三星來說是有利的。不過面板行業并非沒有風險,要不然索尼也不會選擇抽離,如今面板的價格持續壓縮,加上新技術在轉型,終端設備的競爭壓力很大,如果三星電視和手機一招出錯,影響的將是整個系統,到時脆弱的面板供給系統,很可能成為不良的資產�
三星保持面板的研發生產,也非常的重視營銷,其每年的廣告費用,可以說是其它廠商難以比肩的,從三星發展的道路來看,其原本并非面板技術的優勢企業,但是憑借價格的優勢一路趕超,如今其研發能力已經不弱,對于OLED、曲面顯示等新技術的研發非常重視,但是其并不會死守技術,相比老式的封閉企業,三星更加的靈活�
蘋果:整合研發生態新模式
關于蘋果這個企業,我們得從iPhone開始出現談起,雖然之前其一直是非常酷的公司,但是流行的iPod等產品,對于面板行業的沖擊并不大,iPhone手機出來之后,才真正的影響到了面板行業。如今小尺寸面板行業發展迅速,就和蘋果的帶動有著非常的密切的關系。其實蘋果自己一塊面板都不生產,但是其設備風行,并且和屏幕結合的很好,因此對于面板行業來說,蘋果的設備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蘋果的模式,注定了其并不會將大的精力放在組件的研發上,尤其是對于屏幕這種需要密集型資金投入的行業,蘋果更不會涉及。到不是說蘋果真正就一點硬件也不研發,其手機的CPU就是自己生產的,不過其更大的優勢在于整合,拿來需要的先進技術,融合到自己的產品之中,只有一些關鍵部件,或則具有獨創性的部件,蘋果才會自己親力親為�
全文總結�
索尼曾經的優勢在于研發,借助這股優勢索尼曾經叱咤風云,產品線拓展的非常的快,從電視都手機,從筆記本到游戲設備,到處都有索尼的身影,如今隨著技術透明化,一個企業已經不可能長時間的保持技術的優勢,所以在迫于經營的壓力下,索尼已經戰略性的推出面板行業的競爭力,也走起了綜合優化,類似蘋果的路線,只不過其還處在陣痛期。而三星是自給自足的企業代表,不過相比于過去的索尼,其更加的靈活�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