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在今年春節期間的銷量超出預期。業內人士認為,彩電業正處于更新換代時期,而智能電視的高速發展有助于加快更新換代頻率。數據顯示,2013年智能電視的滲透率�44%,預�2014年將達到69%。有調研機構認為,未來五年內聯網電視用戶將成倍增長,而智能電視將是主流,這使得業內對2014年中國彩電智能化大潮更加期待。分析稱,國內彩電企業在智能化領域已經取得一定領先,背靠全球最大的彩電終端生產市場和需求市場,中國彩電智能化在馬年將加速領跑并向國際市場蔓延�
智能電視是在傳統電視功能基礎之上,添置嵌入式操作系統平臺和應用商店環境支撐功能。通過LAN或WiFi接入互聯網,用戶能夠自行下載、安裝、卸載各種互聯網應用的電視產品�
我國彩電的存量超�5億臺。目前智能電視的占比不到10%,存在著龐大的更新需求。有數據顯示,近幾年液晶電視銷量均在4000萬臺以上,其中更新需求約占到三分之一,到2015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二分之一。偏低的保有量加上巨大的更新需求,為智能電視的普及提供了有利條件。從市場需求端來看,市場消費觀念越發傾向于高端產品。奧維咨詢調研顯示,有近九成的消費者未來肯定或可能會購買智能電視。支付意愿集中在5000�8000元之間,46寸至55寸的消費需求呈明顯趨勢,占�51%以上�
市場巨大 智能化電視成主角
巨大的市場增量將成為全球彩電業新的增長點,而智能電視將成為主角之一。調研機構BI Intelligence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智能電視在2014年將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其銷量將在電視設備銷量中占據大半份額。盡管現階段很多消費 者還在通過電視盒子等設備連接互聯網來觀看電視,不過隨著智能電視價格的下降和智能操作系統升級周期的縮短,大部分盒子用戶將轉向智能電視�
或許正是因為看到了潛在商機,在整�2013年,智能電視颶風充斥著整個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樂視、小米等跨界者和TCL、創維、長虹、康佳等傳統彩電企業輪番出場智能電視大戰,將彩電智能化推向一波波高潮時,索尼、LG等外資彩電品牌卻集體失聲,僅呈觀望和沉默姿態�
資料顯示� 2012年底,樂視、小米相繼進軍電視領域,各自發布了自主品牌互聯網電視機頂盒。進入2013年后,兩者更是加快了對電視行業的布局�2013�5�7日,樂視率先發布了超級電視X60和S40兩款智能電視,這被業內看做是對智能電視的一種全新定義�
而采用互聯網直銷外加“硬�+廣告+付費+應用”四重盈利模式的樂視智能電視憑借其極低硬件價格給中國電視業帶來了一定觸動。這也被業內專家看 做是國內傳統彩電巨頭加速實施線上線下品牌隔離戰略的催化劑,最終導致了智能電視�2013�9月迎來集中爆發�9�2日,康佳發布線上品牌KKTV�9 �3日,TCL聯合愛奇藝發布新電視品牌TV+;9�10日,創維聯合阿里巴巴發布線上品牌酷開�
相比之下�2013年韓系企業三星、LG更多關注OLED技術的進展情況,而日系方面夏普、索尼、松下則在不斷調整企業業務,彩電方面主要以推�4K普及為主�
外資廠商智能市場投入不足
對于外資品牌在智能彩電方面表現冷漠,大力發展OLED�4K等新顯示技術的舉動,業內專家解讀為,外資品牌更希望通過技術領先來實現對上游產業鏈的掌控,以此來確保長期利益�
回首中國彩電業顯示技術的發展歷史,從第一代CRT電視(顯像管電�)到第二代LCD液晶電視和PDP等離子電視,第三代的LED,再到如今韓 系三星、LG所推崇的OLED,每一次技術的革新,國內彩電企業基本上都是跟在日韓企業后面。眾所周知,顯示技術主要體現在電視面板上,而電視面板占整� 電視成本�60%,早期甚至高�80%,這意味著掌握新顯示技術便可以操控電視整體價格�
早在2001-2006年,便有多家國際大型面板企業通過協商共同提高面板價格,從而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就�2013年初,國家發改委便對6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廠商因2001-2006年的價格壟斷行為進行處罰,罰款總�3.53億元�
在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看來,近年來外資企業之所以每�2-3年就推出一個新概念,像3D�4K、OLED、超高清等,� 些技術對普通用戶來說實際意義往往并不大,如果國內彩電企業一味地在后面追趕,則正好掉入他們的圈套。相比顯示技術而言,彩電的智能化則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企業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要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很難,這也是外資品牌不愿大力投入智能化方面的原因之一�
業內人士則認為,外資彩電品牌沒有在彩電智能化領域制壓,主要是因為目前智能電視在標準、技術、政策等方面都還沒有明確的界線。此外,彩電的智能化是需要多個產業進行聯合的,而外資品牌在國內的發展策略較為保守,其更加偏向獨立,不愿受到其他產業的影響�
不過,這并不表示外資品牌對彩電智能化不關注。業內人士還表示,等到標準、技術、政策等方面都固定后,外資品牌肯定會有所跟進�
增加投入中國彩電有望領跑
盡管日韓彩電企業在彩電智能化方面表現并不積極,且在中國市場幾乎毫無作為,但并不影響彩電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據NDP 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全球智能電視市場達�3000萬臺,預�2013年全年智能電視市場規模將�7600萬臺,而� 種高增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將持續保持�
事實上,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彩電市場,智能電視已成為新增市場的絕對主力,而這一形勢也使得很多企業快速轉變。“長虹明年將全面導入智能電視的生產,同時將停產非智能電視。”就�2013�10月,長虹多媒體產業集團公司總經理葉洪林對媒體表示�
而長虹這一舉措也得到了業內專家的看好。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長虹這一決定并非“大冒進”。兩年前,智能電視的市場占有率還幾乎為零。但是, 如今智能電視已經占據了彩電業半壁江山。彩電企業必須不斷整合在芯片、產品、軟件、內容、運營各方面的資源才能夠有存活下去的可能。陸刃波也表示,智能� 已成為消費者選購電視的首要需求,隨著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對于智能電視的持續開發和提升,將大大加快電視智能時代的真正來臨�
對于中國彩電智能化趨勢的發展,洪仕斌認為,這可能是一個由“追趕者”向“引領者”轉變的跳板。“彩電的競爭方式已從單純的硬件競爭模式向應用 軟件競爭方式轉變,電視產品的供求關系也不再是以往的產品端輸出,而是圍繞用戶價值發展。隨著當下消費者對智能化應用的迫切需求,智能電視肯定會成為全� 彩電業未來的主導方向,而國內彩電企業已經走在了前列。�
毋庸置疑,從2013年的中國彩電市場反應來看,隨著智能電視的不斷普及,TCL、創維等國產品牌的市場聲音已經明顯大于三星、夏普等外資品牌,而其背后則是國內彩電企業的市場影響力逐步擴大�
而背靠中國市場則能夠讓這一影響力成倍放大至國際市場中。據第三方調研機構奧維咨詢發布的2013年國內彩電市場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 電市場內銷零售總量為4781萬臺。出口方面,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彩電出口總量�5959萬臺。以此計算,2013年,在中國生產的彩電� 量高�1.074億臺。而根據WitsView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將�2012年下�1.7%,約�2.03億臺�
對此,業內專家分析稱,超過全球出貨量50%的終端生產市場加上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場,這些給中國彩電業的發展和超越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大� 的出口能夠讓中國彩電智能化迅速傳遞到國際市場,從而大幅提升中國彩電品牌的高端形象,而背靠中國市場將使得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爭奪戰中沒有后顧之憂,智能化或將引發全球彩電格局的新一輪變革�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