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年復一年的等待,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大尺寸顯示技術——OLED電視終于�2013年下半年度和我們見面,LG電子和三星分別將旗下首款曲面OLED推向包含中國大陸地區之內的全球市場。正式的商業化運作意味著OLED電視開啟了顯示領域的新篇章,消費者唯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OLED電視產品的逐步成熟和價格的不斷下調,屆時再以相對合理的售價購買OLED電視產品�
然而,在OLED電視發展的既定路線很可能要“事與愿違”,一方面過于強勢的液晶電視依舊有相當旺盛的生命力,旺盛到足以影響到OLED電視的發展腳步;另一方面OLED產業本身也有相當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成本控制、RGB三顏色壽命長短不一等等,棘手的問題比預想的只多不少�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廣大消費者翹首以盼多年的OLED電視究竟要何時才能真正走進主流市場呢?三星方面認為未�3�4年內OLED電視普及無望,且不論三星的觀點正確以否。接下來,筆者通過四大國際電視品牌就各自OLED電視的發展布局、國內電視品牌對OLED電視的態度以及電視行業的現狀等進行詳解,文章爭取言簡意賅,令關注OLED電視的讀者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國企業主導UHD電視產業,國際巨頭被迫改變OLED發展戰略
國際品牌,諸如索尼、LG、三星、松下均在研發OLED電視產品,同時對UHD電視也足夠重視,比如索尼就是全球最早推出UHD電視產品的品牌,亦是最早推出并上市55/65英寸主流尺寸UHD電視的國際品牌。韓系為首的LG和三星則把側重點放在OLED身上,因此他們推�55/65英寸主流UHD電視的時間遠遠晚于索尼,也因此失去了搶奪UHD市場的先機�
在OLED產業,韓系為首的LG和三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截至目前為止,只有LG和三星面向終端消費市場推出過OLED電視產品,日系OLED依舊處于研發階段,而國內由于技術條件受限,暫時無法對抗韓系和日系。然而,這也決定了中國企業堅定不移走UHD路線的決心,從上游面板廠(包含國內和臺�)到國內電視廠商,均不予余力的推行UHD電視產業�
LG和三星之所以能夠成為OLED電視產業的領導者,是因為它們各自擁有享譽全球且實力強大的面板產�(分別為LGDisplay和SamsungDisplay),國內電視品牌更多的是依賴面板廠提供的液晶面板來生產制造電視產品,因此在OLED技術的掌控上,顯然韓系品牌要遠遠強于國內電視品牌。不過,在液晶電視領域,國內電視品牌已經累積了足夠多的經驗,在生產和制造上可以走的順風順水�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當索尼、LG、三星旗�55英寸UHD電視市場售價�25000元左右時,國內電視廠商旗下的55英寸UHD電視僅為8000元左右,而后期上市的55英寸OLED電視售價更是高達60000元,市場走向很容易就被國內電視廠商主導,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也因此,原本對OLED產業信心滿滿的國際四大電視品牌,不得不改變OLED電視的發展戰略,針對終端市場需求而轉變�
三星很理智:UHD電視優先級高于OLED電視
作為連續8年成為全球電視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領導品牌,三星對于OLED電視的態度是舉足輕重的,三星如果愿意積極的推廣OLED電視產業,那么OLED電視產業的發展一定是朝著我們愿意看到的方向前行。然而,三星在面對瘋狂崛起的UHD電視產業時,選擇了一條更為理性的道路,重新把UHD電視的優先級放在最首要的位置,OLED電視作為旗艦級奢侈品以提升品牌形象�
毫無疑問,三星電視領域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現階段側重點為超高清UHD電視,但針對OLED技術的研發一定不會停止,實際上三星是研究OLED技術最多的廠商,旗下數年來旗艦級手機產品均采用OLED顯示技�(AMOLED技術率屬于OLED技術范�),因此,一旦條件成熟,三星將會以驚人的速度占率OLED電視市場�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