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彩電正迎來轉型升級的政策和產業良機。記者昨日獲�,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關�2010年繼續組織實施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的通知�,將目光瞄準平板“上游的上游”的本地化和國產�,并對有“第三代顯示技術”之稱的AM-OLED的研發和產業化提出了新要求。據�,長虹、京東方、TCL華星光電等國內廠商借助利好政策,加緊布局上游�
缺屏之痛令企業清�
“如果做不了�,還不如不做彩電。”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如是說。他的話反映了國內廠商在上游產品受制于外商的致命尷尬。去�,中國電視面板進口額近200億美�,幾乎為國產彩電當年銷售收入的70%�
缺屏之痛,讓一批國產企業相繼進軍面板領域。其�,率先“造屏”的長虹,旗下虹歐等離子一期項目已經量產,面板良品率的爬坡期只用了9個月。目�,長虹與彩虹、韓國歐麗安的研發人員在引進吸收的基礎上,開發新一代等離子面板技�,在輕薄、節能�3D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下半年將推向市場�
緊隨其后,京東方、TCL華星光電、龍飛光電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也紛紛立項動工。彩電終端企業則加快了液晶模組的布局,TCL、海信、康佳先后進軍模組項目,長虹也與臺灣友達建立了液晶模組的合資公司�
國家扶持企業布局“上游�
全球平面顯示產業的研發和制造格局,目前再次發生了改變。當京東方、華星光電、龍飛光電相繼啟動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計劃�,夏普10代線去年10月投�,索尼、三星、LG開始布局OLED面板項目�
更令人擔憂的�,國產液晶面板行業除了面臨巨大的技術專利糾紛風險外,其在面板“上游的上游”布局幾乎為零,由日美巨頭控制的面板上游產業依然困擾著國內的面板產業。目�,國內已建和在建的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上游配套企業�,�8成是國外企業。美�3M公司控制增光�,康寧、旭硝子等企業控制液晶玻璃基�,部分稀有氣體需要從國外巨頭購買�
面對如此形勢,國家發改�5�17日發布了《關�2010年繼續組織實施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的通知�,加大對平板產業“上游的上游”的扶持,即大力扶持平板顯示關鍵配套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如液晶面板配套的彩色濾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背光源等�
TCL、長虹等國產彩電主動向上游配套產業靠近。目�,綿陽正以長虹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為核�,建設中國等離子產業集�,實現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藝設備的國產化和基礎技術研究的本土化。“除了等離子玻璃基板需要外購外,目前虹歐等離子上游材料的自供率已超過60%。”虹歐內部人士表示�
雖然國產彩電完成了等離子和液晶等平板面板的布局,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技術可能被OLED、激光、LCOS等更新的顯示技術取代。據透露,長虹投資興建虹視OLED項目已快量產,并建立國家級OLED工程實驗室�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