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康和中國最大電信數據公司世紀互聯宣布戰略合作,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在發布會上透露,進入“不惑之年”的鴻海轉型路線圖已逐步顯現:將從代工工廠成為實現MachinetoMachine(機器對機器)的制造公司和大數據公司。這次轉型的舉措,對內對外都無疑是個強烈震蕩,具體有哪些影響?未來的發展道路是怎么樣的?為此記者對郭臺銘進行了專訪,對話如下。
談裁員:一百萬員工是底線
記者:富士康是否會因為機器人的使用增加而大量裁員?
郭臺銘:會不會大量裁員?不會。這個問題我不能含糊,富士康1988年進入大陸一步步發展,我們的產品占全中國總出口4%,不管淡季旺季,除了每年依績效淘汰約3%的員工,沒有大量的裁員。
會不會因為機械智能化減少用工數?我想一百萬是我們最低的數值,但我們現在更注重質的提升而不是量的擴充,所以要對員工進行教育。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將來人類生活方式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要靠有知識有能力有頭腦的人才。
談蘋果:靠蘋果的收入未超1/3
記者:富士康的收入依賴蘋果,是不是會有比較大的風險?
郭臺銘:我們現在整個鴻海集團依賴任何大客戶的原則是收入不超過1/3。我們整個集團,去年營收超過1500億美金,有很多子公司。大家都以為我們只是代工企業,最近有一群天使投資人來臺北,它們看了我們研究中心以后非常篤定地要跟我們合作。其實在軟件、內容等方面,我們有很多的創意和內外部創業項目,公司內部提倡“三創”文化:創意、創新、創業。我們公司今年絕對不是只有硬件,硬件不止有手機平板,將來所有的結構都會有變化。
談轉型:計劃2020年實現轉型
盡管富士康的軍事化管理和崇尚效率的經營理念遭到詬病,但也有人感慨其加班費發放的規范、工作效率的卓越,在國內恐怕鮮有制造企業能及——內部體制的矛盾和掙扎推動富士康不得不加速尋找轉型之路。
記者:鴻海的轉型到哪個階段了?
答:和世紀互聯的文定階段。鴻海要在2020年實現轉型。和世紀互聯的文定就是我們轉型的開始,signal(標志)。
我們和世紀互聯建立一個平臺,將來我們開放這個平臺。鴻海已經累積了上百萬套模具和制造工藝,我們可以把這些大數據產生的經驗,來告訴大家照相機的鏡頭要用什么材料、當做塑膠框、金屬框天線公差怎么定,天線怎么設計。我們已經和全世界的客戶有合作,小到手機,大到汽車,將來每一個數據都留下來,把并行工程及其相關過程放在云端,大家都可以看到藍圖。世紀互聯的科技加我們的經驗,給第三方制造企業、物流企業、服務企業提供適合工商、無所不在的數據服務。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