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午,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黃冬身著一件白色T恤,踢踏著涼鞋,在二樓的VIP包間里四處游蕩,最后與團隊成員敲定發布會的細節。兩個小時后,他將正式發布最新的創業作品:魔豆路由器。
“老黃,需要提詞器嗎?“”要??!“黃冬答道。他迅速結束與記者的交流,跑到電腦跟前,趴在椅子背上,與負責PPT播放的人一起打量著電腦屏幕,評估播放效果。
魔豆路由器脫胎于果殼電子,團隊目前約有30多個人,皆為80后、90后。1975年的黃冬是整個團隊的老大哥,自然被尊稱為“老黃”。
他以程序員、產品經理、技術大拿的身份,在北京的IT圈子浸淫多年,輾轉新浪、中國移動和土豆等多家公司,曾做到土豆網CTO的位置,并在去年5月加盟果殼電子。
但與科技精英常見的名校、海歸背景不同,黃冬生于新疆,高中畢業后考入本地一所不知名高校,卻未能完成學業,而是選擇了主動退學?;仡欉@段往事,黃冬笑稱當時是瞞著父母離開了學校,過了很久才敢把真相告訴家里。
有關退學的原因,黃冬解釋稱:“我當時非常討厭大學里的某些課程,但老師要求我非得學好。”至于具體的課程名稱,黃冬笑道:“你懂的。”
在隨后的二十年間,這種“合則留,不合則去”的性格深深影響著黃冬,并成為他的每次職業選擇的哲學根源。離開新浪如此,離開土豆如此,在果殼電子CEO顧曉斌的邀請下加盟做智能路由器,更是如此。
“我就是覺得好玩兒。”黃冬說。
緣起路由器
一年前,黃冬從合并后的優酷土豆離職,決心再度創業。整個春天,他在北上廣深的“創客”圈子里出沒,尋求合適的項目。他想仔細看一看,哪些東西能帶來“浪潮來臨”的感覺。
在考察了各種智能硬件后,黃冬發現它們都面臨一個問題:接入網絡十分困難。他意識到,路由器或許是一個突破口。2013年5月,在獲得果殼電子的大股東之一陳大年的認同后,黃冬決定加入這家公司,從事智能路由器的開發。
和他搭檔的是果殼路由器團隊的001號員工殷錫藝,后者曾在盛大創新院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當年的小伙伴們早已紛紛離開,只剩他一人獨立支撐,直到黃冬的到來。
7月,兩人基本確定了果殼路由器的差異化特征——觸摸屏,并拿出了技術層面的整體方案。通過這塊2.4英寸的觸摸屏,用戶可以借助直觀的圖形界面,管理上網設備、網速分配、WiFi密碼等常用功能,還可以防蹭網、踢掉可疑設備,或是為網游加速。這一增量式創新被視為果殼路由器的核心競爭力。
躊躇滿志的黃冬將果殼路由器的理念形象地稱作“說人話”,用戶無需掌握大量復雜的術語和參數即可改變各種網絡設置,路由器的易用性大大提高。但在尋找合作伙伴的過程中,行業巨頭的態度讓他們頗為失望。“他們覺得,你們是在玩花哨的東西,行業規則早就固化了。”黃冬回憶道。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