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平板顯示行業正處在政策與技術的“雙機遇期”。江蘇企業積極布局,搶占平板顯示行業發展先機。近日,本報記者有幸走訪到國內液晶領先企業——江蘇和成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請其副總經理陳穩見先生介紹與分析了國內液晶顯示行業的現狀以及江蘇和成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長之路。
江蘇和成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穩見
抓住機遇 轉型創新 專利贏領發展
江蘇和成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和成)成立于2005年,是集自主研發、規模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業務范圍涵蓋顯示用液晶材料、光學膜功能材料和OLED材料。2005年以TN、STN用液晶材料起家,江蘇和成的轉折點在2007年。“2007年我們抓住了CSTN液晶材料市場行情,在國內最早量產CSTN液晶材料。這個決策對公司的營業額累計貢獻超過了2個億,并且從2008年開始,我們密切關注深圳的顯示產業發展。”陳總談到,“那時候深圳的手機模塊進入高速發展期,對TFT液晶材料的大量需求促進了國內行業的發展。”
近年來,受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江蘇和成成功實現了從單體液晶到混合液晶的量產。從今年下半年開始TFT的生產比重超過了傳統的TN、STN,最高產量可以達到每月1噸,全年出貨量(混合液晶+單體液晶+光學膜材料)將超過22噸,產品應用覆蓋中小尺寸的手機、平板電腦、監視器及大尺寸的液晶電視。
平板顯示產業核心技術的關鍵在裝備、材料及工藝技術上,然而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晶材料及專利技術極少,破除專利困擾對推動平板顯示產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江蘇和成從2008年開始注重知識產權,努力突破專利限制。據陳總介紹,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面板行業沖擊極大,為降低成本,面板廠商開始思考供應鏈的垂直整頓,一些廠商紛紛把眼光投向所占成本很低但技術含量極高的液晶材料上。江蘇和成抓住此次機遇,積極尋求與各大面板商形成合作,陳總介紹:“我們提供材料,面板商也參與設計一些可以突破專利的液晶單體。這樣合作的液晶材料不僅更適用于國內的面板生產線,而且成本比進口材料降低一半,同時可以申請自主專利,可謂一舉三得。”
江蘇和成已累計申請專利200多篇,從2009開始就突破了一些國際大公司的部分專利限制,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美國都拿到液晶材料的核心專利授權,到第三代產品基本和國際上的主流產品規格很接近。”此外江蘇和成積極加強與面板商的合作,參與整個行業的交流溝通。“大家認可我們專利覆蓋的范圍和嚴謹程度比較穩固,并逐步形成行業共識,這對我們產品的推廣有很大的幫助。”陳總表示。
擴大產能 持續創新 推進液晶材料國產化
目前,我國液晶材料國產化的比例非常低,造成這種局面的最大原因在于國內企業的整體實力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如今,平板顯示產業將迎來更多國家政策的支持,如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好產業基礎的企業投資建設新型顯示項目,或通過投資、兼并等方式整合已有產業資源,引導投資主體進一步集中;重點支持有條件、有基礎的企業在產業聚集地發展,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陳總談到,液晶國產化任重道遠,但也并非無望:
首先,按照液晶行業發展來講,中國大陸的TN/STN處于供應鏈下游。但隨著面板廠越來越集中,規模越來越大,國家政策也為液晶顯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比如中國大陸用了12-15年左右的時間使STN技術國產化,從原來的沒有到占有率超過90%。中國現在有140多家TN/STN 廠,下游渠道競爭非常有活力和競爭力,也促進了上游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第二,液晶材料。液晶材料是生產和制造液晶面板的關鍵,盡管液晶材料只占液晶面板總成本的3%,但卻是液晶面板中最為核心的材料之一。最初在做市場導入時,由于當時國內面板商的能力與局限,很多廠商都非常猶豫,寧愿使用高成本的進口材料也不愿冒風險使用本土液晶。然而鑒于液晶材料的重要性,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行業應對下一輪競爭已準備充分。比如TV行業,本土液晶供應周期短,成本相對較低,性價比較高,像京東方、天馬集團、汕尾信利集團、華星光電、龍騰光電、深超光電、中電熊貓、比亞迪、深圳萊寶等都在液晶國產化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
第三,下游客戶能力跟五年前不一樣。現今國產液晶制造水平越來越高,各大廠商掌握掌控材料能力變強,溝通成本變少。行業重視程度高,并逐步實現專利國有化。
基于以上三個變化,預計TFT液晶材料的國產化進度比STN還要快。但由于TFT產業格局與STN不一樣,資金密度與測試門檻還是高的,最終實現國產化仍需靠產業鏈相互配合。江蘇和成在液晶材料國產化的進程中已做好充足準備:
江蘇和成在省內建有三大生產基地,注冊地江蘇揚中,保留有年產能約19噸的單體液晶生產線。2010年江蘇和成擴產,把單體液晶和混合液晶分開,將混合液晶搬到南京白下區(現秦淮區)。“到2011年,我們遭遇產能瓶頸,決定在國家級化工園區新材料產業園內另外建單體工廠,規劃滿產后達到100噸,目前只建成了產能40-50噸的一期。白下區每個月混合液晶達到4噸左右,一年40-50噸,目前與市場需求相匹配。但考慮的單體液晶和混合液晶的行業情況,我們計劃在南京建立新的 TFT混合工廠,實際產能最高可以達到100噸。”陳總坦言。
江蘇和成致力于提供各類顯示用途材料,以全面覆蓋平板顯示材料及節能產品的競爭優勢,為客戶提供創新產品組合,彈性調整并開發各種應用產品,進一步掌控市場先機。憑借產品卓越的性能優勢及趕超國際水平的技術實力,江蘇和成已經奠定了國內液晶材料市場的優勢地位,并與下游大型液晶面板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充足的產能+不斷創新的技術+自主專利技術+多元化的產品定制方案,液晶材料國產化,江蘇和成已準備完畢,靜待行業整體發力!
腹地南京 產業聚集好處多
至于為何將公司總部設在南京,陳總表示,南京作為中國在長三角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不僅擁有雄厚的電子產業基地,而且人才高度聚集。南京的精細化工和有機化學技術沉淀深厚,產業鏈配套齊全。同時,南京一直都在不斷努力發展顯示產業,加之產業交互性強,配合陸運和空運,面板商交貨時間充沛,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面板產業聚集區之一。
2013年南京開發區平板顯示產業總產值已達1455億元,集聚了中電熊貓、夏普、LG等骨干企業,形成了以TFT-LCD為核心的平板顯示產業鏈,產業集群不斷擴大,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平板顯示產業基地。隨著G108重特大項目的啟動,“中國南京液晶谷”重點產業平臺的打造,開發區產業鏈和研發創新體系正不斷延伸,下一步將聚焦平板顯示產業,努力推動優質項目集聚和高端產業發展。
TFT液晶怕潮,而揚中四面環水,陳總坦言,揚中工廠四面環水對高混配確實不利。但江蘇和成已經將純化工廠與混配工廠的濕度控制在20%-40%,確保液晶產品質量穩定。“平板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建設,對提高中國平板顯示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全球地位至關重要,選址南京也是順應市場潮流。”
針對比競爭對手誠志永華規模小、產能低一說,陳總認為液晶材料的擴產很快,相比TFT面板行業,資金密度小太多,重點還是各家的研發實力、掌握關鍵技術與know-how的能力。
未來規劃:立足混晶 擴展產品種類 做行業引領者
談到液晶行業的現狀時,陳總表示很心酸,主體污染在中國大陸,利潤卻在海外市場被跨國公司和海外公司獲取。世界60%單體液晶都是中國供給,液晶材料的重點在單體液晶的供應。雖然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一批國內大廠已經實現了大面板國產化,但是90%以上的設備和材料都來自國外。陳總稱:“面對我國面板行業的迅速擴張,液晶行業也要提高自身能力,努力跟上國際公司的步伐,既要做行業的領導者,也要做國際先進技術的追隨者,并且要與面板行業達成共識合作。同時也希望國內終端可以給國產液晶更多機會,因為到現在,TFT液晶的國產比重還是很小,國產化還是要靠上下游緊密配合。”
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第一,我們要立足混合液晶材料,因為市場容量夠大,客戶有需求(當然這需要國內面板商的大力支持),只需要不斷突破新的規格,拿到好的專利;第二,要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和穩定性,讓客戶放心。”陳總說,未來公司發展的方向,是針對整個顯示材料,不僅只圍繞液晶。”
“江蘇和成早幾年就在做一些光學功能材料和OLED材料, 尤其光學膜材料已經有不錯的實績,這些跟液晶材料有相通之處。目前,有一組專家一直在研究高分子材料,還開發了一些符合客戶需這些跟液晶材料有相通之處。目前,公司的一支研究小組一直在研究高分子材料,還開發了一些符合客戶需求的材料。未來江蘇和成在立足整個混合液晶的同時,還將延伸整個產業鏈。液晶國產化是節約成本的必然趨勢,有政府做扶持和導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江蘇和成必然會迎難而上,不斷攻克技術專利,在曲折中前進,為推動液晶國產化出力。” 陳總最后介紹道。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