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發明人”鄧青云博士
自1979年發現OLED以來,OLED已經得到了快速發展,且其應用范圍不斷在擴大。在2016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OLED發明人”鄧青云博士發表了《有機發光二極管——面向下一代的顯示技術》的主題演講,且分享了OLED產業與技術研發歷程。
通過對OLED不斷研究,有源矩陣OLED取得了更大的成功。“2007年索尼開發了有源矩陣電視機,當時也是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雖然尺寸很小,只有11英寸,像素只有960×540,但是非常薄,只有幾個毫米薄。整個OLED界感到非常興奮。”鄧青云博士介紹:“索尼之后又利用印刷技術開發了更大的OLED顯示,這對索尼是一個錯誤,因為印刷技術當時發展得不是好。”
他還介紹:“2012年OLED產業界出現了兩個競爭性的技術:一是三星電視基于低溫多晶硅、圖形化RGB開發OLED;LG利用金氧化物TFT、RGB開發白光OLED。兩大公司選擇不同路徑發展。現在基于白光的技術,市場上一般比較接受。”
鄧青云博士表示,當前CRT、PDP已經過時,未來一段時間將是LCD、OLED、LED、E-Ink等顯示技術同步發展,其中OLED和LCD基本處于主導地位。他表示,OLED具有明顯優勢,使之成為下一代非常重要的顯示技術。從LCD與OLED對比來看,OLED具有更寬的視角、超高對比度、色彩畫面好、響應速度快、沒有明顯的動態模糊,同時具有非常高動態范圍效果、更加輕薄化,且可以實現曲面化、可彎曲、可折疊,這將為產品帶來更好的顯示應用。
他認為,OLED因為可實現曲面、柔性顯示應用,可以更好滿足虛擬現實市場的特殊需求,OLED在虛擬現實上的應用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同時,柔性OLED可以拼接,把接縫隱藏起來,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拼接顯示技術。
“如果你想開發一個技術,就需要把不同組件技術結合在一起,這會花很長時間,譬如LCD技術的發展。實際上,在過去的一些年里,OLED技術發展非常快,已經能夠實現OLED產業化。”他認為,盡管OLED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OLED作為一種具有發展前景的顯示技術,非常值得業界期待。
他相信,隨著OLED能耗、成本等問題得到解決,OLED將成為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特別在中小尺寸的應用上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