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成長趨緩,競爭激烈,又逢零部件價格漲勢凌厲,中國品牌在獲利壓力劇增之下紛紛調漲售價�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咨詢智能手機分析師吳雅婷表示�2016年中國品牌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約在人民幣1700元水平,預估�2017年底將漲到人民幣2000元。中國品牌為了力保足夠利潤,過去"高規低賣"的定價策略恐漸成絕響�
去年下半年起,一向主打性價比的中國手機品牌陸續調漲手機售價,在旗艦機種尤為明顯,如華為P9、金立M6等,甚至小米、魅族也不例外�
吳雅婷指出,即使漲價可能造成消費端的需求下降,但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下,調漲終端售價以維持獲利空間恐怕是品牌能否生存的最后一搏,這也意味著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新一輪的淘汰賽已悄悄開打�
關鍵零部件漲價,沖擊安卓系統手機品牌尤甚
2016下半年起手機關鍵零部件漲勢至今未歇,成為手機終端售價上漲的直接因素�
TrendForce統計,智能手機面板價格已連續超過三個季度上揚,�2016年第四季起行動式內存解決方案價格漲勢至今仍將持續,NAND Flash的缺貨狀況也沒有因第一季淡季而舒緩,使得手機成本結構持續增高�
吳雅婷分析,零部件漲價的現象對搭載安卓(Android)系統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帶來的危機最大,原因在于中國智能手機品牌超過30個,且產品差異化程度小,使得手機難以避免降價廝殺的窘境,而零部件的漲價更將使原已微薄的獲利空間進一步遭到壓縮�
人民幣貶值對中國手機出口幾無幫助
�2016年的第二季起,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持續攀升,也對手機廠商造成沖擊�
吳雅婷表示,中國多數的半導體產品及面板相關零部件都仰賴進口,人民幣貶值讓手機廠商采購成本不斷拉升,另一方面,除少數領導品牌外,中國智能手機常因受限于IP不足,阻礙了海外市場銷售的腳步,這也抵消了人民幣貶值對手機整機的出口優勀�
人力成本持續墊高,加重品牌獲利難�
以智能手機的成本結構看來,制造端或研發端的人力薪資水平持續上漲,也造成了可觀的成本上揚�
展望未來,中國國內薪資水平的上漲趨勢恐難以逆轉,同時加劇智能手機廠商的獲利困境�
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恐進入新一輪的整并
綜上所述,各家品牌廠商除了試圖提高獲利能力,短期內恐怕沒有其他賴以生存的策略能施行�
吳雅婷進一步指出,中國智能手機品牌一面努力調高銷售價格,一面也致力于提高帶有溢價性質的旗艦機種整體銷售比重,借以拉高平均銷售單價�
未來,銷售價格低于人民幣1000元的低端手機可能因強大的成本結構壓力而減少產量,進而使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出貨不再呈現高速成長的態勢,而無法有效維持獲利的廠商終究將被大廠并購或被迫退出市場�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