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因為「缺芯少屏」的產業格局,近幾年來積極發展半導體與顯示器產業,但該名詞恐將逐漸成為過去式。因為大陸面板自給率�2016年已�80%預�2017年即可達�85%,而大�10.5 / 11代面板廠將自2018年開始開出,大陸業者預估電視面�100%的自給率指日可待�
華星光電戰略規劃中心總監連怡芬在Cinno咖啡�2017光電顯示及半導體產業論壇中指�2007〜2014年,大陸前六大品牌廠電視機年復合成長率(RMSC)達39%,�600萬臺成長�6100萬臺2011年以前的面板供應基本上是由韓,臺面板廠所掌控�
為了要脫雀缺芯少屏」的產業格局,大陸自2012年起開始積極發展面板產業,京東方與華星光電陸續量產,之后,大陸電視面板的自給率就逐年提升2014年時,大陸電視面板的自給率首度突�50%,54%達�2016年自給率則已�80%預�2017年即可突�85%的水準�
大陸電視面板自給率節節攀升,主要原因是高世代面板產能擴充快速,連怡芬指出,大�2019年時,包�8.5 / 10.5 / 11代的高世代面板產線將達到15條,這還不包含臺,韓面板廠擴產的部分�
在此情況下,預計2018 2019年的電視面板供需將開始惡化,屆時面板業的供需問題將面臨嚴重挑戰,而現階段各面板廠追求高附加價值與差異化產品,就是為了要因應即將來臨的供過于求局靀�
大陸大尺寸電視面板產能日益增加,�1年量�2�8.5代線的速度開出,在2016年時,大陸的電視面板產能已超過臺灣,預估2017年就會超過南韓,成為全球第一大�
目前全球大尺寸趨勢明顯,電視平均尺寸以每�1.4吋的增幅成長,相當于可消�1 8.5條代線的產能,但是連怡芬表示,等到大�10.5 / 11代產能開出時,屆時電視面板產能的平均尺寸就會超過1.5吋,高于現在1.4吋的年成長幅度,屆時面板業界也會面臨較多的挑戰�
事實上,由于新產能擴增迅速,LCD產業已成紅海,為應對未來產業變化,華星光電持續研發新技術與新概念產品,連怡芬說,印刷OLED有機會成為電視產業的未來,主要是OLED印刷的材料成本低(材料利用率�90%以上),另外設備成本也較低,因此吸引華星光電,京東方,三星顯示器(三星顯示器)樂金顯示器(LG顯示器)等業者投入�
不過,OLED印刷也有其挑戰,像是材料效率/壽命(尤其是藍光�/成本,印刷設備量產性,制程(穩定性,均一性村等)以及背板,器件效能,驅動和補償,封裝可靠度等都還是問題,目前仍在積極開發中�
華星光電預計�2017〜2018年間,開發出30.5吋的印刷4K OLED,預計在11代廠量產后,也就�2019年,2020年時,分別開發出65.75吋的印刷8K OLED�
此外,華星光電也不斷擴充產能,目�6代LTPS廠T3投片量約1.5萬片玻璃基板,預�2018年底投片量即可達4.5萬片玻璃基板,至于最高世代的11代廠T6將于2019�3月量產,主要將生�65吋與75吋電視面板,緊接著華星光電的6代柔性AMOLED廠T4即將�6月中旬正式開工,預計2020年量產,將成為大陸最高世代的柔性AMOLED生產線�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