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去年發布了一份全球VR人才報告,其中談到中國VR人才占有率不到總體的2%,但相關的職位需求率卻達到了18%。在這么大缺口的情況下,IDC卻預�2017年中國VR市場將同比增�441.2%�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為了維持畸形的高速增長,勢必會有大量低技術驅動的VR企業誕生,這也讓VR盒子的類型產品在市場中逐漸變得飽和。根據GfK的一份統計來看,50元以下vr產品銷量幾乎占到了一�——這恰恰像極了幾年前的智能手機市場�
飽和了怎么辦?當然是另尋出�
不難發現,無論是蘋果、三星這樣的移動業務霸主,還是小米、華為等國字號企業,對于印度的手機市場都無比重視,這與當地消費增量的潛力脫不了干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智能手機也可以說是移動VR普及最為重要的載體之一�
印度VR市場的潛力來源,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
智能手機普及率:參考Pew Research的統計數據,印度2015年的手機普及率大概只�78%,其中還有61%的人用的是功能機,這意味著真正持有智能機的人不�17%,“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應的產品缺�”可以說恰恰是消費增量的一種體現�
消費水平:IDC和英國《金融時報》在這一點上給出了相同的意見�100美元以下的機型占比印度智能機總銷量的一半,對于普通大眾而言�220�400美元�12000 � 22000 盧比)的手機才是他們的首選�
顯而易見,htc vive、Oculus Rift等核心端設備難以成為市場的主流,VR盒子搭配千元智能機有著更好的拓展空間。除此之外,印度的線下交易渠道更受消費者青睞,這讓移動VR的捆綁銷售政策變得更好推行�
研發力:印度的計算機水平在全球居于前列,這一點在VR領域也有所體現,它們的VR人才數量在亞太地區居于首位,幾乎是中國地區�2倍。盡管印度的VR市場并不火熱,但很多初創企業已經孕育了優秀的硬件和內容,比如能夠支持Daydream的Converge VR,以及由Meraki制作的聯合國委托內容�
由于印度具備良好的市場前景,一些廠商也開始通過各種手段推廣自己的vr產品。比如三星有一段時間就推出�“獨占優惠活動”,將原價8200盧比的Gear VR調整到了990盧比。而TCL則與VR Goggles合作,推出了13999盧比的捆綁套餐,這個定價恰恰符合《金融時報》的分析�
另一方面,手機開發商在印度的市場基礎,也為其后續vr產品的推廣創造了先行條件。以小米手機為例,它們在2015年就加入�“印度制�”計劃,到�2016年時已經占據了印度前三十大城�8�4%的市場份額,而這時恰逢小米VR頭顯發布,這讓產品的售賣變得尤為方便�
仍然值得警醒的是,雖然印度的VR盒子市場似乎還是一片藍海,但如果只注重產品傾銷而忽略了技術基礎,很有可能步上中國市場的后塵,紅利期過后還是難免被市場淘汰�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