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紛呈,但是屏幕易�、不耐用等缺點困擾著很多手機用戶。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柔性顯示若成功量產,或可解決這一多年未解的難��
柔性顯示的廣闊前景
(圖片來源于京東方官網)
柔性顯示屏具有低功�、可彎曲、柔韌性好耐用的特�,這對于近幾年相對疲軟的手機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大突破和亮點。曾經某專業機構做過一份市場調�,對于大屏幕的手機可折疊裝進狹小的口袋,約八成的調查者愿意接受這樣的手�,潛在的市場需求給行業帶來了機��
隨著5G、物聯網時代的即將來�,對于柔性顯示行業是一大利好消�,因為柔顯屏的低功耗特性,這與全球綠色、環保的趨勢相吻�,近年國家也在積極推動柔顯行業的發展,《中國制�2025》里明確提出,柔顯技術已經上升為國家電子信息崛起戰略的一部分,這也是推動我國顯示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的重要舉措�
相關數據統計,到2020年,全球柔性顯示器出貨量將達到7.92億臺,相對于2013年的320萬臺,同比增�200多倍�
大規模企業紛紛加入其�
因為對柔顯市場的看好,全球顯示企業也在紛紛布局,以亞洲為主導柔顯風暴席卷全球,韓國、日本、中國等大批的企業加入到柔顯行業之中�
在柔性顯示技術路線上,韓國和日本出現了兩種不一樣的選擇。目�,三星在推動柔顯行業上顯得非常積�,它們已經明確以小尺寸AMOLED作為未來柔性屏的主要技術方�。柔顯技術的選擇�,日本企業更希望從自己擅長的液晶LCD技術上作深度延�。中國企業在柔顯技術上相對落后于日韓巨頭,但京東方近年在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面板上取得突破給國人很大的信心�
除了上述企業,國內維信諾、柔宇科技等融資與生產線擴張的好消息不�,讓我們更加相信柔顯行業前景可��
國內柔性顯示為什么陷入量產難產的困境�
盡管柔顯產業有著非常巨大的前�,但要實現量產并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中,目前國內的柔顯行業有幾大痛點,至少在下面這幾點上,國內未有一個非常完善的解決方案�
一、國內尚未形成完善的材料供應體系
對于柔性顯示而言,其相關的材料體系至關重要。要想形成真正過億量級的柔顯產業,如上游的有機發光材料、生產設備、驅動芯�,中游的面板及模組,及下游的終端應用等都得作出相應的變革,這對于很多傳統的材料供應商顯得太過于倉促�
材料過渡依賴于進口也是行業之痛,曾有業內專業人士表示,顯示屏產業鏈利潤空間最大的上游這一部分,多數關鍵原材料還掌握在國際廠商手里。國內在整個供應鏈的國產化比例,相對來說還處于較低的水�,這也是我們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努力的一個方��
�、柔顯的加工工藝有待提升
要想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工藝的成熟不可或缺。柔顯相對于傳統顯示,加工工藝更復雜。以柔顯的AMOLED技術路線為�,其加工技術難度非常大、工藝制程復�,如蝕刻制程對OLED封裝薄膜造成損傷� OLED的生產良率一直偏�。目前尚無針對AMOLED屏的In-cell觸控方案,這也是一直困擾很多國內柔顯企業的難題�
在加工柔顯的設備�,國內的企業大都依賴于進口,這也是國外企業在柔顯行業上占據主動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幾年,國內企業也在加大對設備的投入,京東方聯合TCL�9家公司投資美國OLED技術公司Kateeva,主要是利用噴墨打印技術直接在OLED屏上沉積一層化學物�,制造出來的屏幕可用在曲面電視、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上。這種技術相對目前的蒸鍍技�,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更有利于制作高像素和高壽命的OLED產品�
�、屏幕彎曲對設備元器件的損害
柔顯屏具有可彎曲的優�,但是對于設備元件的損害有多�,是否會影響到性能,在這一塊上,也是制約其量產的一大因素。比如手�,人們每天在手機上的時間很多,柔顯可彎曲,但也有限制,如果用戶因為屏幕而損傷手�,那得不償失�!如何平衡柔顯技術與手機里面相應的元件的壽命,這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總結:盡管柔顯技術在國內還面臨著很多技術難點,但是還是有很多手機廠商不懼挑戰,紛紛布局搭載柔顯技術的手機,目前在高端手機領域,三�、華�、中�、金�、OPPO、vivo等中高端手機都已陸續采用AMOLED顯示�,柔顯趨勢不可阻�。隨著技術的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柔顯或成手機標��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