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顯示器學會“SID 2011”上,韓國三星移動顯示器(SMD)的論文發表多于往年。比如:“AMOLEDs and AMLCD TVs”會議的4篇論文發表中,有3篇是SMD發表的,“AMOLED Driving”會議的3篇全是SMD發表的。在“3D TV:OLED”會議中,SMD的發表也占了4篇中的2篇。從這些論文發表的技術動向可以看出SMD公司的戰略。
在“Mobile-Display Technology”會議中,SMD發布了利用5片掩模的低溫多晶硅(LTPS)TFT來驅動的頂部發光型OLED面板(論文序號9.2)。該公司目前正在建立的第5.5代生產線(基板尺寸為1300mm×1500mm)可能就是基于這項技術。陽極采用TCO/Al-alloy結構(透明導電性氧化物/Al合金結構),確保了良好的反射率和OLED的特性。共振結構采用的是Al膜半反射鏡。由于能夠利用5片掩模直接把S/D電極(源極/漏極)用作陽極,因此,工期比原來的LTPS大幅縮短,有望提高生產效率。
試制的OLED面板為3.5英寸WVGA面板,分辨率為267ppi。通過五片掩模工藝,面板開口率比原來減少。因此,通過采用2Tr-1C電路(2個晶體管-1個電容器電路)確保了30%以上的開口率。未內置誤差補償電路,因此在檢查工藝中采用顯示圖像,對每個像素的數據信號進行了補償。
在“AMOLED and AMLCD TVs”會議中,SMD首先發表了有關“SGS(Super Grain Silicon)”的報告(論文序號15.1),其次發表了有關采用綠色激光器的“SLS(Sequential Lateral Solidification)”的報告(論文序號15.2)。據該公司介紹,兩種技術均能夠支持第8代(基板尺寸為2200mm×2500mm)以上的大型化。不過,從采用第6代基板(基板尺寸為1500mm×1800mm)的14英寸OLED面板的32塊裁切(4面×8面)均一性評估結果來看,SGS更領先一步。
另外,SMD還報告了為使OLED面板的功耗降至最低而動態改變電源(在不影響工作的范圍內設定為最低電壓)的驅動技術(論文序號15.3)。為了對抗正在降低功耗的液晶面板,也需要此類細節技術。
從這些發表可以看出,SMD始終在追求“能將LTPS的生產效率提高到什么程度”,同時還在開發生產效率高的新一代TFT技術(SGS、SLS、氧化物),并在計算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的時間。另外還可以看出,SMD正在從多個角度研究并應用能與液晶面板競爭的應用技術。
開發出多種3DOLED電視實用驅動技術
在“AMOLED Driving”會議中,3篇論文都是由SMD發表的,并且全部與支持3D的OLED面板驅動技術有關。
第一篇是有關名為“Interleaved Scan”的120Hz下3D驅動方法的發表,已被選入Distinguished Paper(論文序號21.1)。該技術改進了在全畫面顯示寫入后點亮所有燈的原驅動方法,是在點亮很多像素中的一個像素期間寫入其他像素。這樣,能夠降低實際的驅動頻率,從而降低耗電量。
第二篇是有關能夠切換2D和3D顯示的OLED面板驅動技術的發表(論文序號21.2)。2D顯示時,通過依次亮燈來盡量降低耗電量,3D顯示時通過一起亮燈,實現了無串擾的良好立體影像。
第三篇是有關在實現3D顯示的同時探討降低頻率可能性的論文發表(論文序號21.3)。比較了各種驅動方法的優缺點,掌握了各種方式的特點。
在“OLED Displays I”會議中,SMD發布了以“白色OLED+彩色濾光片”方式進行3D顯示的面板(論文序號42.3)。這篇論文也被選入Distinguished Paper。要點是實現了厚度只有1mm的超薄面板。這種面板是將彩色濾光片配置成橫紋狀并在彩色濾光片基板的背面配置格柵以使格柵正好位于各像素的中央部分而實現的。“白色OLED+彩色濾光片方式也適于3D顯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趨勢。
從這些發表可以看出,SMD公司把3D視作OLED的重要市場。采用OLED進行主動快門方式的3D顯示也基本不會產生串擾。尤其是對于OLED來說,3D電視將成為一個大有前途的市場,能夠比2D顯示器更明顯地展示出OLED相對于液晶面板的優勢。投產3DOLED電視似乎已為時不遠。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