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深圳光電顯示�2012中國(國際)彩電節�2012中國平板顯示學術會議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開幕,作為每屆深圳光電顯示周論壇唯一一個高峰論壇的節目,每次活動都得到了業界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與其他大會報告形式不同的是,本次高峰論壇是一個嘉賓與參會者交流、互動且現場氣氛輕松、愉悅的平臺。本次高峰論壇共邀請了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刁石京、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新清、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理事長彭雙浪、香港科技大學顯示中心主任郭海成、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彭俊彪以及深圳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成明等七位重量級嘉賓到場座談。本次高峰論壇探討主題是“平板顯示技術發展的動態和中國平板顯示未來發展前景”,七位嘉賓就目前我國的OLED與TFT-LCD的發展與現場來賓作了深入探討�
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秘書長孫政民和深圳電視臺吳婭瓊小姐共同主持了此次高峰論壇。孫政民秘書長首先對全天學術會議的報告作了簡短的總結,他說,今天各位專家都發表了高論,大家的觀點也有互相競爭,這就好,就是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既然是學術會議就強調學術自由、學術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為了活躍現場氣氛,孫秘書長也對此次論壇略作調侃,他說,此次中國平板顯示學術會議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精英的高度關注,今天來的許多專家學者是重量級的。說句老實話,有資格座上來的不下于20人,但沒辦法,只能請7位作為代表,其他重量級的專家、教授對不起,委屈你們在臺下,咱們一起共同討論吧!論壇就在這種歡快的氛圍中開始了�
孫政民:目前全球90%以上的市場都是被液晶顯示器占據。我記得80年代初的時候液晶是最差的顯示器,又不發光,又沒有亮度,又有視角問題,響應又慢,幾乎找不到優勢。曾幾何時,30年過去了,當年的夢幻電視由液晶顯示器擔當了,現在液晶顯示已經發展到相當完善的地步,我們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液晶顯示技術未來發展的空間在哪里?我想請教一下歐陽鐘燦院士�
歐陽鐘燦:液晶顯示經歷�30年的摸爬滾打,將來會不會有新的技術取代,真的不好說。但是從21世紀的信息時代來說,液晶顯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目前我們國家產品、數量來講,現在無論是iPhone、iPad、電視都離不開液晶屏。液晶和CRT的競爭,最明顯就是PC,所以平板顯示給液晶發展的空間,當時大屏幕還是很難的,我們要感謝日本、韓國,把大屏幕跟CRT進行比較。到了現在是不是液晶顯示已經到底了?iPad、手機就不會,手機換代是非常快的,所以液晶顯示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孫政民:這個問題我還想問郭海成教授,液晶技術不斷地發展,從模式、材料、設備、工藝還有很多,我想請教一下郭教授,您的觀點是什么?
郭海成:LCD可以說唯一的缺點是用電比較大,主要是彩膜,還有偏光片技術,如果解決這兩個問題,LCD用電效率和OLED差不多,或者比OLED差一點。所以我覺得LCD和OLED還有長遠的競爭,LCD如果要提高性能,要把偏光片去掉,這個技術十幾年前日本已經做了,也沒有實現,這方面有些專利已經到期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還有像納米技術、納米光學,可以找到一些試驗點看一看,這樣的效益會提高,所以有很多發展空間的�
吳婭瓊:TFT-LCD用了18年的時間從一代線做到十代線,三星過去曾說要做十一代線,友達也說要做十一代線,由于金融危機加上歐債危機,這些計劃都擱淺了,如果在不差錢的情況下,請問彭總,友達會考慮重啟十一代線嗎?
彭雙浪:我們要投入一個產業,除了要看整個技術到不到位之外,最重要的是看錢的問題,另外一個是市場。目前整個市場的情況,雖�2011�10代線投產以后�60寸以上的超大尺寸份額已經有成倍的增長,但還不足以消化10代線產能,所以在這個狀況之下,目前為止10代線的整合、回收還是遙遙無期,還處在非常大的虧損狀況之下。TFT-LCD在過�15年得到了非常蓬勃的發展,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取代系統應用,如便攜型產品,甚至顯示器、TV,取代過去非常龐大的CRT應用。未來在應用上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挖掘出來的地方,但是要走向TV這么大的面積取代現代的技術,目前是看不到的。所�3年以前我們曾經有做規劃到10代線,可是目前不只是資金的問題,還有市場和應用上,還沒有看到非常明確的利用目標,目前還是�8.5代線作為量產的工程�
孫政民:謝謝彭總,企業家講出來的話和教授不一樣,作為企業家來講,考慮得更多是技術和市場發展。下面請教賀總,您覺得TFT-LCD技術未來發展空間還有哪些?我參與過華星未來幾年計劃的評估工作,請賀總介紹一下,華星還有哪些發展�
賀成明: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華星未來發展的想法。首先講華星的建立在2年多以前,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開展的,當時做這個決策的時候在座很多人都在,做這個決策得到了一系列反對聲音,反對來自于學術界,說組建團隊完不成建設。第二個反對是政府�200多億的項目,風險巨大。三是來自企業界,有很多疑慮。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現在華星的情況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市場也有一點點回暖的跡象,良率也達到了90%以上,我們心里稍稍安穩了。安穩之后依靠工廠參與競爭。一個是繼續向TFT-LCD方向,比如說市場需求肯定作為企業驅動的源泉,現在切割的�32英寸�45英寸�55英寸,我們還有一些尺寸不具備,我們在這方面繼續研究,看怎么做。另�4.5代生產線正在建實驗室,為未來的OLED的發展方向,還有低溫多晶硅的研究,但畢竟剛剛起步,現在馬上確定未來的方向還為時過早,這是我們考慮的一個重點�
孫政民:剛剛四位嘉賓對LCD發展給出了不同的觀點,教授主要搞研究,企業想的怎么賺錢,現在請臺下一位教授發表他的高論,有請復旦大學谷至華教授。為什么請谷教授講?他原來在吉林彩晶工作過,現在又在從事研究,我們請他談一談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谷至華:我認為TFT-LCD�1代線做到10代線,基本核心技術都沒有變,整個TFT-LCD平板顯示器處在起步階段,其未來發展動力在于這個技術本身雜交的技術優勢有發展基礎。第一塊是光學開關的液晶技術,第二塊是作為電學控制元件的TFT,第三塊是背光源。這三個雜交技術中的任何一塊技術進步都會帶來液晶顯示器的技術提升。我覺得在未來幾年之內會有非常重要的技術進步,因為從1991年第一條線的投產到2009�10代線的投產,差不�20年的時間里,TFT-LCD經歷了疾風暴雨似的產能擴張,到目前為止TFT-LCD只是告訴我們,平板顯示器可以這么做,但是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怎么做得更好的基礎性的技術工作,從現在開始整個產業一個產能擴張的過程已經結束了,現在進入一個扎扎實實的技術提升階段�
現在TFT-LCD面臨三個技術升級:第一是TFT技術,華南理工彭俊彪教授講了這個金屬氧化物TFT技術,這個技術是非晶硅和多晶硅技術的替代。從氧化物半導體的優良的物理特性和工藝特色的角度來看,實現400�500的遷移率完全可以期望。這樣我們就可以實現集成系統,將驅動IC、控制IC以及CPU都做在玻璃上�
第二個技術,我們現在擁有的技術應該說光能的利用率很低,只�8%。目前的液晶是偏振光的開關,其中偏光片損失光能一半多,如果藍相液晶光子晶體的性能研發取得突破,就可以得到自然光的光學開關,去掉偏光片,光的利用率會大幅度提高,功耗就會有大幅降低。另外現在背光源我們用LED已經有很大的進步,LED目前只有100lm左右,我們可以期�3年以后LED二極管做�180lm,做�200lm,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第三個技術就是用場序背光源,用時間彩色技術代替現在的空間彩色技術,我們就可以取消彩色濾光片,這樣既提高分辨率,又大幅降低功耗。我認為在未來的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TFT-LCD的功耗可以降低十倍,這就是TFT-LCD生命力所在,目前只是冰山一角,才看到一點點�
孫政民:谷教授發表了跟很多人大不一樣的結論,特別是媒體在擔憂OLED是不是取代TFT-LCD,剛才谷教授說潛力很大,TFT-LCD的發展現在才剛剛開始,今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究竟今后如何?我們有待實踐證實。我本想和各位嘉賓探討LCD的發展還有什么空間,不知不覺就把和OLED之間的競爭拉出來了。LCD也是比較命苦,一開始�10年前PDP曾經耀武揚威說,將來高清大屏顯示就是PDP一統天下了,LCD充其量就�20英寸以下�10年后,LCD不僅打敗了CRT,也將PDP排擠到邊緣。正當它得意洋洋的時候出來了OLED,最近三星勢頭很猛,所以我下面一個問題就請教彭俊彪教授,LCD現在性能發展得不錯了,經常說OLED比TFT-LCD亮度高、對比度高、寬視角,響應快,其實差距并不大,有些優勢也沒多大意義。你能告訴我OLED相對TFT-LCD最重要的優勢在哪里�
彭俊彪:這個問題既大又小。比如說OLED薄、輕,柔性、卷曲、可折疊,還有一些其他的性能。從應用來講,它的前景、空間很大。從OLED的產業發展來看可謂生不逢時,為什么這么說?�1997年第一款車載OLED的產品出來之后,以為OLED將來產業會大發展,很快發現沒機會了,因為當時液晶技術取得了質的突破,所以在電視上的應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假如不是這樣的話,今天的顯示不一定是這種局限。我的意思不是說OLED如何好,從OLED本身的制造性、性能、應用的空間來講,現在逐步被市場認可,這還需要過程。今天的報告一再講,TFT-LCD是巨無霸,這也是一個相當長的一段過程,我相信OLED,也就是說從去年開始才看到它有被消費者認可的應用領域和空間,現在實際上才剛剛起步。所以我說OLED的發展,雖然大家認為曙光已經在前面,實際上從中國做OLED產業的角度來講,一個是技術布局,一個是空間布局,可能要更加理性、更加仔細的思考�
我本人對OLED傾心并不是排斥LCD,LCD技術的層面很成熟,而且到了相當的程度。OLED現在所欠缺的,隨著發展過程來看,與材料密切相關的器件、工藝和裝備都逐漸、逐漸在整合,可以說OLED產業技術的發展還處在群雄爭霸的局面,過不了太久是不是幾家獨大?到這個層面就與液晶差不多了,我說OLED還有一段比較長的發展時期,從性能來說我認為它更優越一些�
郭海成:我覺得有很大的可能是LCD和OLED會同時存在,而且同時存在在同一個產業,因為OLED與LED做背光不一樣,研究發現OLED光源發射出來的光有偏振光向,如果OLED做背光源,就可以把現有偏光膜去掉,立刻光效應提高一倍,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怎么把OLED的光源做好,可以讓OLED與LCD同時存在�
孫政民:謝謝兩位教授,兩位教授的觀點是一個新內容,不是誰取代誰,而是融合或部分融合。今天嘉賓有三位教授,三位企業家,回答問題角度不太一樣,我有一個問題請教彭總,OLED的事情不僅是大陸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臺灣媒體也憂心忡忡,有人說OLED的興起就是投資幾千億新臺幣的TFT-LCD行業灰飛煙滅,有那么恐怖嗎�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國際光電與顯示�2012�6月刊,歡迎訂閱! 訂閱咨詢�0755-86149014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