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對于企業來說,“環保”不僅僅是投入,“環保”同樣可以納入品牌價值的內核,成為消費者愿意支付溢價的驅動因素。全球著名消費電子企業夏普在將“環保”營造成獨特品牌價值的同時,還將低碳納入公司的未來戰略和目標。隨著“低碳經濟”成為企業經營考評指標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環保”、“低碳”對于夏普的意義已經不僅是企業公民的實踐,更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競爭中的勝出關鍵。對節能產品連續40年的投入與研究,無疑會增加其他競爭對手追趕夏普的時間和資金成本。
2004年的夏普在制定企業的中長期戰略目標時,將企業藍圖設定為“2010年成為造成地球變暖零負荷的企業”。企業在生產運作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二氧化碳,如果單從減排的角度來努力,無論如何夏普也不可能達到“零排放”的標準。因而,夏普在盡可能減少排放的基礎上,通過生產節能產品,使得節能產品節約下來的能量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盡量相等,從而達到企業的目標。
經過4年的努力,2008年,夏普達到了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與節能產品節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平衡,實現了“成為地球變暖零負荷企業”的目標。提前完成目標的夏普沒有就此停滯,2009年,夏普繼續推出了新環境藍圖“Eco-Positive企業”,即利用太陽能電池和節能商品擴大溫室效應氣體的削減貢獻量。
成立于1912年的夏普,通過液晶屏幕技術一役,完成了從“裝配工”到“創造者”的身份轉化。與液晶業務相似,早在1959年,夏普就開始著眼于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在長達約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夏普一以貫之地致力于太陽能發電的研究和推廣工作。隨著太陽能電池業務的成熟,2009年,夏普在提出“Eco-Positive企業”口號的時候,就將控制氣候變暖的執行路徑具體到利用太陽能電池和節能商品來實現。
夏普的目標是到2012年為止,通過生產太陽能電池將節約的能量提高至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的兩倍。看似不多的增長,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夏普從兩個方面同時努力,一方面盡量減少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盡量擴大節能產品的產量。生產是產品從原材料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一個完整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環節,于是,夏普一直致力于改善生產環節的二氧化碳排放。
夏普最大的兩個支柱產業一是液晶,另外是太陽能薄膜電池。表面上看,太陽能薄膜電池與液晶毫無關聯,但是從生產工藝的角度來看,薄膜電池與液晶的生產都是以薄膜技術為基礎的,原材料和設備可以共通使用。因此,夏普在大阪堺市將液晶面板工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合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產設備的使用效率,減少了因增加設備而帶來的碳排放,并且提高了燃氣、電力、物流等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
在新的綜合生產廠區,規模效應吸引了更多的基板玻璃和彩色過濾器等原材料制造商來設廠,為實現一體化生產提供更多便利。“垂直一體化”形成的集群效應可以減少原材料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能量。
現在,夏普的龜山工廠和堺市工廠已經成為了一個品牌,在日本,消費者無論是在液晶電視還是其他產品上,只要看到“龜山原廠”或是“堺市生產”就可以聯想到夏普對環境所做的努力。“我們雖然是制造型企業,對環境的保護是我們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但這同樣也成為了我們品牌價值的所在。”夏普商貿(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原伸一如是說。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