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眾多技術創新當中,有這么一項顯示技術變成了“機圈小透明”。
它就是雙層串聯OLED顯示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兩塊OLED顯示面板疊在一起工作,降低了顯示功耗,提高顯示效率,并大幅延長OLED顯示屏的壽命,被稱為是OLED的“理想形態”。但意外的是,2024年采用這項顯示技術的產品很少,甚至沒有多少人關注雙層OLED的發展。
到如今,搭載雙層串聯OLED顯示技術的移動設備(手機、平板電腦)寥寥無幾,就連榮耀也在Magic7 RSR上取消了這項技術,難道說雙層串聯OLED方向錯了嗎?
2024年3月,榮耀Magic6系列當中定位最高的RSR(保時捷設計)版本正式上市。相比Magic6、Magic6 Pro等版本,RSR最大的硬件升級,是搭載了一塊雙層OLED顯示面板。
在發布會上,趙明稱其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強的屏幕”。
(圖片來自榮耀)
對于榮耀采用雙層串聯OLED技術的信息早在2022年已有傳開,據TheElec報道,榮耀與京東方洽談生產一款雙層串聯OLED面板,計劃用于晚些時候發布的手機。雙層串聯OLED面板具有兩層發射層,可以降低約30%的整機功耗。
按照TheElec的說法,榮耀當時希望向京東方定制雙層OLED面板的LTPO TFT技術,但被后者拒絕,理由是雙層串聯OLED的功耗控制已經足夠出色,LTPO TFT技術會帶來更高的生產難度和成本,為了約5%-10%的功耗降低沒有必要。
根據榮耀官網,采用Tandem雙棧串聯OLED顯示屏的Magic6 RSR,HDR峰值亮度可以達到5000nits,全局峰值亮度達到1800nits,壽命是Magic5 至臻版的6倍,并且有子像素動態壽命補償算法,亮度參數遠高于傳統單層OLED。
(圖片來自榮耀)
這些參數都指向雙層串聯OLED的關鍵特性——高亮度、長壽命、高對比度、低功耗、廣色域,簡單來說,雙層串聯OLED就是在傳統的單層OLED上再添加一層有機發光層,這樣一來,單層OLED的發光需求可以平攤到兩層OLED上,每個發光層承受的電場強度只有單層的一半,因此大幅延緩發光材料的老化速度。同時又因為兩層發光層串聯顯示,雙層OLED的理論亮度可以做到單層OLED的兩倍。
另外,雙層串聯OLED緩解了單層OLED漏光的問題,又保留OLED的柔性設計。這看起來是OLED顯示技術的新天花板,但這一年來,它并沒有在高端產品上頻繁出現。
除了榮耀Magic6 RSR,2024年5月,蘋果發布了新一代iPad Pro,首次將雙層串聯OLED技術帶到平板電腦上,由LG供貨。華為的Mate 70 RS、MatePad Pro 12.2英寸上,也出現了類似的雙層OLED技術。
可惜的是,今年的新款華為MatePad Pro 13.2與雙層OLED無緣。
(圖片來自華為)
單就高端旗艦手機來說,手機廠商們并沒有扎堆用上雙層OLED顯示技術,今年的蘋果、三星等品牌都沒有在旗艦手機上應用,并且雙層OLED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退燒”情況,例如榮耀的Magic RSR機型,雙層OLED技術“一代而亡”,目前的各種新機爆料當中,也未出現雙層OLED技術的影子。
市場可能需要這種更尖端的OLED顯示技術,但手機廠商保持觀望態度,有的甚至切出雙層OLED技術賽道,小雷認為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
小雷注意到,不少購買帶雙層OLED顯示技術的手機/平板電腦的用戶,普遍會反應屏幕顯示方面的問題,例如顯示不均勻、偏色、抹布屏、陰陽屏等,低亮度灰色界面下尤為明顯,甚至肉眼可見。
(圖片來自小紅書)
并非所有配備雙層OLED顯示技術的設備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一些運氣比較好的網友買到了“體質”較好的屏幕,顯示素質并不差,抹布屏更輕微,肉眼不容易看出來。
好消息是,華為Mate 70 RS上的那塊雙層OLED顯示屏,低亮度灰階控制并不差,預計是出廠之前通過儀器檢測穩住良品率,這一套篩選背后又會進一步增加成本。
起初大家都認為是屏幕品控不穩定,并把矛頭指向廠商,畢竟單層OLED屏幕也經常出現低亮度顯示不均勻、偏色之類的情況。不少首批機主通過售后檢測走換機流程,但問題依舊存在。對此,有網友反饋了售后檢測人員的回應,表示這是“屏幕顯示的特性所致”。當然,搭載雙層OLED顯示技術的平板電腦,網上對抹布屏的討論十分普遍。
同為雙層OLED顯示技術的新款iPad Pro也難逃一劫,一些首批購入的創意用戶表示“近距離觀看顆粒感嚴重,深色畫面時比較明顯”,并提醒其他準備購買的網友謹慎考慮,以及購買時仔細觀察屏幕是否會有類似的問題。
(圖片來自小紅書)
這不能完全把“鍋”甩到主機廠身上,作為更尖端的OLED顯示技術,成本更高,生產工藝更復雜。首先兩層OLED發光層需要做到精確對齊,任何微小的偏差會直接導致顯示效果下降,低亮度下更為明顯。
另一方面,雙層OLED的原理就是通過兩層像素疊加提升顯示效率,意味著只需要用更低的電流就能夠實現傳統單層OLED屏幕相同的亮度。但因為顯示面板所需的電流更小,綠色像素更容易被小電流激活,導致低亮度下顯示不均勻,這就屬于有機發光材料本身的不足。
OLED顯示屏的亮度和輸入電流并非線性關系,低電流時驅動不穩定,細微的電流差異可能導致較大的亮度變化,更考驗電路設計水平、芯片控制算法等技術,高頻PWM調光在護眼方面具備優勢,相比之下,低頻PWM更容易實現屏幕顯示的均一性。
更何況榮耀、華為等品牌對調光護眼有更高的追求,短期內大概是不會放棄高頻調光這條科技路線。
于是今年榮耀Magic7 RSR告別雙層OLED技術后,不用再擔心低亮度顯示效果,價格也下來了不少,在網友看來反而是一種好事。也不難理解這種看似是OLED最終形態的技術,今年并沒有多少旗艦機型采用了。
只能說傳統單層OLED的缺陷,因為制造工藝、良品率等阻力,在雙層OLED上被放大,暫時來看還無法滿足高端旗艦所需的顯示要求,現階段還不如傳統單層OLED穩定,價格更高卻沒有換來更好的短期體驗,長壽命也就無從提起。
京東方、LG等雙層OLED供應商并未公布具體的良品率,但可以確認的是,現在并不是雙層OLED“出山”的最佳時機,2024年發布的這一系列產品,大概是廠商對新技術的一次試水。
說了這么多,雙層OLED技術不適合平板電腦和手機嗎?多層堆疊的技術方向錯誤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功耗控制和性能表現來看,手機和平板電腦再適合不過。
而且像智能汽車大屏這樣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汽車大屏有更多時間停留在單一界面,燒屏的可能性比手機/平板電腦更大,理論上會更依賴雙層OLED顯示技術。
誠然,Tandem疊層OLED顯示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小雷看來,在OLED壽命的“詛咒”被徹底打破之前,雙層OLED的確是延長顯示壽命和顯示效率最有效的辦法,也很可能是接下來的重點發展路線,尤其是高端產品。
TrendForce集邦咨詢在一次報告當中提到,為了提升OLED產品的使用壽命和亮度,多數廠家將選擇Tandem疊層OLED結構,但這一技術的良品率爬升也將面臨挑戰,在量產初期的良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受限于有機發光材料,OLED顯示屏的壽命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藍色子像素耐用性最差,長期使用還是無法避免燒屏,以及子像素老化帶來的偏色問題。另外,由于造價、工藝等因素存在,Micro-LED、Mini-LED之類的顯示技術也無法轉移到手機上,因此OLED還是未來幾年的主流顯示路線。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值得一提的是,LG將在下一代電視上應用4層堆疊的WOLED技術,亮度將突破3700nits。“一塊不夠兩塊來湊”的思路對OLED顯示技術而言,暴力且有效,行業似乎正沿著這一方向發展OLED技術。
對于雙層OLED的良品率,小雷認為只是時間問題,需要屏幕供應商提升制造工藝、材料利用效率,技術成熟之后,想必會再次贏得主機廠的青睞,做到大規模鋪開。樂觀估計,在不久后的2025年,我們就會看到更成熟、體驗更好的雙層OLED顯示硬件落地。
25年1月7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5 即將盛大開幕,雷科技報道團已飛赴美國現場整備,屆時我們將對CES展開全程專業報道,敬請關注。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