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ell是指將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即在顯示屏內部嵌入觸摸傳感器功能,這樣能使屏幕變得更加輕薄。同時in-cell屏幕還要嵌入配套的觸控IC,否則很容易導致錯誤的觸控感測訊號或者過大的噪音。對于顯示面板廠家來講,切入in-cell式觸控面板的技術門檻相當高,且仍需要過產品良率偏低的這一難關。內嵌式(In-cell)觸控方桉對面板廠而言是已發展多年的技術,但一直到蘋果(Apple)iPhone5正式采用后,才為產業界所關注�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in-cell觸控技術最大應用項目為手機、出貨量估達1.55億臺/片、年增率�117%,預�2014年in-cell觸控面板在手機應用出貨量將增�1.73億臺/片,年增率估�12%。連同其它應用來看�2014年全球in-cell觸控面板出貨量估�1.86億臺/片,年成長率估約10%�
在iPhone5之前,其實已經有夏普(Sharp)把光學原理的內嵌式觸控面板應用于筆記型電腦的觸控板。不僅如此,索尼(Sony)的XperiaP手機與宏達電的EvoDesign也是採用內嵌式觸控面板。此外,三星(Samsung)的Super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也是內嵌式觸控面板的一種,只是感應線路的位置與前者採用的解決方桉不同。正因為有這些成功的應用,面板廠對觸控面板產業景氣充滿信心,甚至認能取代目前的觸控模組廠商�
In-cell觸控解決方案的應用現狀
In-cell觸控解決方案目前主要應用于手機領域,并因Apple發表的iPhone 5產品而取得迅速發展。Apple在新近發表的iPhone 5C及iPhone 5S機種上采用了與iPhone 5相同規格之in-cell 觸控面板,亦將帶動in-cell觸控面板出貨量的進一步成長�
除此之外,Apple亦將此款in-cell觸控面板應用于其可攜式媒體播放機iPod touch產品之上。然而,由于Apple目前依舊是in-cell觸控面板大量應用的主要品牌,且目前負責面板生產之三家面板�(Sharp、JDI和LGD)皆為受Apple委托生產具有其專利的in-cell觸控面板,使得in-cell觸控解決方案嚴重依賴于Apple的品牌效應�
目前手機領域中尚存在另外一種已實際出貨之in-cell觸控解決方案,即JDI(前Sony)的Pixel Eyes技術。但其觸控驅動線路及傳感線路分別制作于IPS液晶面板的Array基板與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之上,依據DisplaySearch之in-cell定義僅能算作一種混合式結構,且因其2012年出貨亦僅約為百萬片,主要客戶為Sony及HTC,影響力尚不足以比肩Apple�
事實上,上述兩種in-cell觸控解決方案在更加普及之前,必須解決三個主要的問題�1. 面板廠商將Vcom層制作成特定觸控感應線路時的良率挑戰�2. 液晶驅動與觸控偵測的分時處理機制及來自面板內部的雜訊干擾�3. 因產品客制化及單一供應商所帶來的商務運作考慮�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