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的時候就買入了面板類股票,目前收益接�20%”,一位熱衷電子業的投資者向家電網稱�“但是減持了彩電類股票�”
過去�6個月作為電視和手機最主要配件的液晶面板出廠價格連續上漲,隨著年底臨近電視銷量傾向走好,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狀況越發顯得明顯。據了解業內普遍認為大尺寸LCD面板持續供貨緊張狀況至少持續到2018年�
查詢今年Open Cell大宗交易價格發現�32英寸LCD面板率先于今�3月漲價,至今累計漲幅接近50%。而市場主采規格中40英寸也升至接�140美元,業內認為隨著彩電主流型號向更大寸尺發展,諸�60英寸的大屏幕價格也會大幅度上揚�
與之相對應的是,10月份32英寸電視均價同比下跌接近兩成,而各尺寸4K智能電視均價也持續下滑,中國三大彩企財報表現均為利潤率同比下滑,面板企業和電視廠家在利潤率方面的表現呈現冰火兩重天�
“彩電業到了不得不漲價的時候了”上個月樂視將全線產品漲價最�100元的消息時彩電業人士曾這樣描述利潤危機�“出貨增長但盈利惡化是整個彩電業普遍遇上的難題�”
但是從往年液晶出貨數據中發現,處于結構轉型中的彩電業并未象垂直傳媒形容的那樣悲慘,而液晶面板出貨價格實際上也沒有超�2015年均價高點。彩電業所面臨的利潤危機實際上來源于匯率波動、產品結構調、內外銷比重變化等多種因素。筆者認為,彩電企業朝向面板商的叫苦聲被人為放大了�
早期液晶面板市場由韓國和日本壟斷,彼時日韓原廠面板的32英寸電視售價高昂。但隨著中國臺灣和大陸相繼進入到該市場并逐年擴大份額�2010年后市場將定價權從壟斷者手中剝奪,而是時全球液晶面板產線的重心也從日韓逐漸西進,現在日韓市場份額已降�50%以下�
日韓在液晶產業實際上在高峰期選擇了主動退出和轉型,日本面板企業退出相對決絕,而三星電子也主動關停產線并轉型OLED生產。今�2月份臺灣地震對群創光電的出貨量造成了影響,至此吹響了Open Cell奇貨可居的漲價號角�
事實上回溯到2015年中國一線品牌彩電上市公司表現萎靡財報就不難發現,凈利潤虧損的種子在液晶面板采購價格普遍上漲前就已經種下發芽。�2016年彩企未能挽回利潤下滑的責任指向面板上漲一種因素,這個黑鍋背得就太冤枉了�
作為彩電產品供應鏈條上的節點,投資者不應該把簡單地把面板廠商設定在最上游,實際上面板廠商也在承受更上游的溢價壓力。彩電從業者也坦陳,對于面板事業來說,承受過超長投資回報周期后也到了紅利收割的時節�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