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研究,臺灣作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重要國家之一,近三、四年出貨量卻出現下滑態勢,2012年時臺灣出貨量仍占全�29.7%,去(2016)年退�24.1%�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林信亨說明,一則因為許多國際大廠客戶退場,二則具有成長性的中國品牌習慣尋求中國代工廠或自製,臺灣代工訂單因此減少。在臺灣品牌端,業者遭逢中國品牌掘起的強勢競爭,去年又遭遇供應鏈原料缺料等問題,在在成為臺灣智慧型手機出貨成長的挑戰。林信亨表示,臺灣智慧型手機產業未來出貨成長亟需仰賴與新市場建立合作關系,而國際化供應鏈管理就是臺灣代工業者的競爭優勢。以三大新興市場印度、印尼、巴西來說,皆透過關稅壁壘與自製率要求等政策以保護本土品牌與扶植產業鏈,但同時也給予代工業者建立新關系的機會;但后續發展仍得看新興市場當地基礎建設整備的程度,是否對臺灣出貨有助益仍需長時間觀察�
資策會MIC預估,今(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計達�15.6億臺,成長率5.4%,相�2016年成長率2.9%略微回升,至2020年全球出貨量16.9億臺�
林信亨分析,未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成長將仰賴新興國家新機用戶的增加,預估全球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將從2016�53%成長�2022年的66%,其中,亞太與歐非中東是兩個最具成長潛力的區域市場,估計成長14%,其次為拉丁美洲9%、西�8%,至于北美市場成長空間最小,�5%�
林信亨表示,全球潛力市場的成長會是產業最大觀測重點,特別是新興國家三、四線城市的傳統線下實體店,將會是品牌大廠競爭關鍵。另外,智慧型手機中高階市場變化也值得觀察,這是肇因于智慧型手機產業來到成熟期,各品牌手機規格已無太大差異,消費者選擇多,加上當代消費型態之下產品汰舊換新快速,硬體紅利現在已形同式微,造成業者在低階市場幾乎難以獲利,因此紛紛轉向投入主打品牌的中高階市場�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