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從事顯示觸控產品加工的企業,都在2017年元月份聽到了相關傳聞,那就是自己的品牌手機客戶在為他們的手機調高價格了。這跟以往各品牌手機廠商在春節黃金假期間紛紛降價讓利促銷,搶占市場份額的營銷手段,采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
并且仔細一看,這些漲價的機型,都是各手機品牌差不多�2014年集中推出的標準機價位千元機機型,也是各在廠商拼出貨量的保命機型。這些標準機型的特點,就是全部都是由ODM廠商生產,再貼牌各大品牌廠商標簽后出售�
手機報在線的價格跟蹤結果顯示,從這些機型配置的顯示觸控產品來看,配件的成本雖然經�2016年一年的價格修復,基本上有約20%�30%的回升,基本上回到了2015年的平均水平,不過距2014年底的價格高峰期,仍�40%-50%的差距�
也就是說這些2014年集中推出的標準機價位千元機,從顯示觸控產品的角度來看,成本是下降了的�
實際上,不僅僅是顯示觸控產品的成本是下降的,占手機成本約5�7成的前幾大配件:芯片、存儲器、攝像頭等,盡管也經歷了與顯示觸控產品類似的價格修復曲線,但手機報在線的價格跟蹤結果同樣顯示,最近兩個季度這些手機在這些配件上的采購成本,也低于2014年同期的水平�
那么品牌手機廠商調高終端產品的銷售價格,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最近兩天小米的官方公告意思是上游元器件漲價,不過剛才分析過了,這條理由其實是不成立的!
上個月魅族與華為調高魅藍和榮耀的價格,理由是要改善利潤,不能只看規模,不看業績。這個還算比較靠譜�
那么,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經過手機報在線的市場跟蹤結果顯示,還真有!
這些明里暗里漲價的千元機型,當初推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力是線上市場,對攻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沖擊。那么當年的互聯網品牌的核心標簽是什么呢?一�“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的標準品思維,也就是ODM標準品!二是去掉經銷商中間環節,也就是網上直銷,沒有庫存積壓、沒有渠道費用,讓利消費者�
當然,運營商訂制機市場的退出,各品牌為消化自己和上游供應商利益相關者的產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千元機(也就是當初的互聯網子品牌機),也正是傳統的運營商訂制機配制機型,換了個概念名字和供貨渠道而已,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同一類產 品�
因為運營商訂制手機在當年吸引各大品牌手機廠商的重要原因,就是運營商自己背庫存和渠道費用外,大家都按運營商統一的標準進行設計、采購、生甀�
再回到上述的互聯網精神手機上來,互聯網手機宣傳的二大特點: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標準�”,沒有渠道費用和庫存成本,其實從一開始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先說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標準�”這一條,ODM廠商為了保證順利生產和控制成本,給出的方案都是最保守的成熟配件和最大加工余量的通用設計。這在只有小米等少數幾家互聯網品牌,出貨量也太大的情況下,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但是當市場上出現體量相當或者比自己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時,負責項目的團隊成員就會更改ODM廠商的BOM表,把一些自認為帶有“先�”功能的配件加進去,讓ODM廠商為采用帶�“先�”功能的配件修改結構設計,導致加工余量變小,加工難度變大�
還記得當年的錘子,被富士康拒絕為其代工,產品遲遲不能上市不?還記得小米當年的換屏門不?就是因為這些配件的變更,導致上游供應鏈的成本控制難度加大,產品加工良率與效率太低所致�
另外去掉經銷商中間環節,也就是網上直銷,沒有庫存積壓、沒有渠道費用,讓利消費者這一條,事實上也站不住腳�
以最有代表性的小米為例,從各方統計的數據結果均顯示,真正從小米官網和其合作的網站實現一次購買的消費者,比例不足三成,其另外七成比例的手機產品,都是通過批發給線下渠道商或由黃牛經銷商轉賣到消費者手上�
而其它品牌則更不用說,本身就在線下渠道有大量鋪貨這些所謂的互聯網品牌產品。就是以互聯網品牌自居的小米,從2015年開始也參與到線下渠道建設中來。至于線下渠道到底占了多少成本,從某大品牌對媒體透露的信息可以知道,約占了銷售單價的20%-40%!
從這一條就可以看出,盡管上游供應商提供的配件成本,同比是下降的,但也不足以填滿品牌手機廠商運營上的坑�
另外還要看到一點就是,2015年底,這些千元機型產品為了打壓競爭對手,雖然停止了價格戰,但升級了配置戰!在主要配件的參數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全面轉向金屬機殼,增加指紋識別模組,都對產品成本控制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根據手機報在線對機殼材料的成本跟蹤對比后發現,同規格的手機機殼由塑料設計變更為金屬機殼設計,成本漲了近十倍,一部手機最少要多花150�-250元的采購成本�
而增加的指紋識別模組采購成本,就是現在,購買指紋識別模組、組裝加工費用、庫存成本等加在一起,也不少于50元�
因此,手機可以漲價,但配件成本上升的黑鍋,供應鏈廠商是不背的�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