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動終端面板發展來看,隨著剛性AMOLED向柔性AMOLED的技術升級,產業界已形成柔性AMOLED是技術發展方向的共識。根據群智咨詢提供的數據看,2016年全球AMOLED的出貨比上一年同比增�40%,其中智能手機是最主要的驅動力�2016年AMOLED智能手機出貨�3.5億部。其中三星電子占據絕大部分的份額,Oppo和Vivo等占20%以上,其他品牌,包括華為、小米、金立、魅族等也推出了搭載AMOLED屏幕、甚至是柔性AMOLED屏幕的手機�
群智咨詢全球中小尺寸顯示面板資深分析師陳麗娟表示,從供應端來看,2016年AMOLED手機面板主要的供應來自于SDC,占�99%,其中柔性AMOLED面板的出貨達�5000萬片以上,剩下的1%包括和輝、LGD,也有天馬、維信諾,京東方�2016年實現了出貨�0突破。根據我們對整體AMOLED面板價格的追蹤,2016年價格居高不下,因為屏資源很有限,絕大多數控制在SDC手中,屬于典型的賣方市場�
從數據來看,這張圖顯示的是全球AMOLED智能手機的滲透率�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大概有23%搭載AMOLED的面板,隨著面板廠新產線的投資,預計2019,AMOLED面板的滲透率將超過LCD,到�2021年,AMOLED智能手機滲透率將高�64%�
終端產品AMOLED的成長,離不開整個供應鏈的投入�2016年柔性AMOLED在整體AMOLED產能中占比是14%,三星在2016年有5000萬片以上的柔性OLED面板出貨。到2017年蘋果手機也將加入AMOLED陣營,三星在柔性AMOLED上有了更多投入,2017年柔性AMOLED手機面板產能滲透率可達30%�
近年來,面板廠商不斷在AMOLED領域進行布局,尤其是在中國,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維信諾等面板廠商都在投資新的AMOLED生產線�
陳麗娟表示,�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個AMOLED產能中占比可�65%。在剛性AMOLED上,沒有大的增長,主要增長來自于柔性AMOLED�2017年和2018年是柔性AMOLED增速最快的兩年。當然這是基于目前已確定的投資產線來計算的,不排除會有新的生產線繼續投資�2017年,柔性AMOLED產能的增加主要來自于SDC,到2018年,中國的相關產線也開始投產,產能幾乎是�2倍以上產能增長�
從全球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增長情況來看�2017年,主要還是來自于SDC�2018年,隨著成都京東�6代AMOLED的量產,使中國大陸AMOLED面板產能有一個標志性的成長。到2019年以后,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AMOLED面板線投產,中國AMOLED產能持續增長。同時,SDC和LGD也沒有停止投資的步伐。他們的產能�2018年到2021年也是持續增長。到2021年,韓系的AMOLED仍占全球產能的大半�
從技術的角度出發,智能手機面板技術升級,主要是圍繞在畫質、外觀和功能三個方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手機技術的更新換代都是微創新。而AMOLED的柔性顯示,給手機外觀的改變帶來更多的可能性�2017年,固定曲率的側邊彎曲AMOLED手機還會繼續大放異彩。同時,預計�2018年,可折疊的手機會正式量甀�
縱觀整個柔性AMOLED的發展歷程,2013年三星的Galaxy Round手機推出,曲率是400R,接下來做到單邊曲面、雙邊曲靀�2016年的四邊曲面,曲率做到了10R上下。這代表著柔性AMOLED的技術升級和突破�2016年底,三星電子在美國申請可折疊手機的專利,其他廠商也是在不斷儲備相關專利。到2017年底,預計會有折疊手機的面世,到2018年可量產,可折疊時代正式到來�
盡管AMOLED市場很熱,但是廠商在投資的時候必須謹慎而行,目前的AMOLED市場對中國的面板廠是機會與風險并存的。機會方面,主要體現在市場需求大和投資環境很好。風險方面,首先是專利的部分。從全球廠商掌握的AMOLED的專利來看,韓系SDC和LGD占據絕對領先的優勀因為中國廠商起步較晚,在專利方面處于一定劣勀中國廠商中,京東方的專利儲備最多。所以專利壁壘是中國面板企業所面對的第一個攻堅戰�
從設備方面來看,無論是液晶面板還是OLED面板的核心設備都是被日本、韓國和歐美企業所壟斷。在三星和LGD的扶持下,韓國的設備廠商近年來在OLED的蒸鍍和封裝設備方面有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從材料方面來看,根據全球前七大OLED材料供應商的營業業績來看,上游材料的供應基本是被美國、韓國、日本和德國所壟斷,中國OLED材料企業處于起步階段�
在AMOLED領域,中國面板廠起步較晚�2016年和輝光電實�5.5FHD AMOLED手機面板的量產,PPI達到�400,今年其他中國面板廠也會陸續量產5.5FHD的產品。但是我們看到,從良率、可靠性等方面,跟韓國廠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到了柔性AMOLED,相比剛性AMOLED,主要是把基板由剛性的玻璃換成了可撓的PI材料,封裝上是用薄膜封裝。目前是固定曲率,后續到了可折疊面板,我們有更長的距離需要追趕。因為可折疊的面板需要所有材料實現柔性的特性,尤其是Cover Window,因為它要兼具保護功能,同時要有可折疊的特性,它的折疊壽命和材料可靠性要求都會很高。雖然目前國內的剛性的AMOLED已開始量產,柔性產品方面中國廠商仍會遇到更多的挑戰�
陳麗娟說�“工欲善其�,必先利其�”。在目前的市場背景下,我們呼吁產業界,一是要認清產業局勢,根據市場發展適時調整投資步伐;第二方面,雖然現在AMOLED發展迅速,但還是要持續保持LCD的競爭力,積極找準AMOLED的市場定�;第三,不光是要投資AMOLED面板線,也要加大整個OLED產業鏈的完善和培育,注重材料、設備和工藝的共同發展,使國內的AMOLED產業鏈整體發展起來�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