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格戰對于當前OLED電視市場的快速普及,可以說是“有害無益”。因為一項新技術產品的大規模普及和應用,靠的不是一家企業的低價格戰推廣,而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參與推廣,從而倒逼上游產業鏈的快速做大規模、做強實力�
日前,面對全球一體化的彩電市場,OLED電視在中國市場當前所遭遇�“推而不�”問題并非個例。隨著技術進步,OLED在壽命、藍光等缺陷,逐漸被攻克,良品率已達到80%,殘影問題開始逐步解決。當然與成熟的液晶電視相比,還存在一定距離,這并不會影響OLED電視的成長式前進�
不過,需要注意,OLED當前的困局絕對不是價格太高,然后通過一些企業的低價格戰來刺激市場。OLED其實一直以來與當下彩電高端消費市場本身存在一種密切的契合。先不說QLED的完全商用、量產還需要多少年,就說在發光效率、色彩表現、防藍光的優勢,OLED就可完勝,OLED的那�“偏見”正迅速攻克�
當前,談起OLED,家電業內人士無人不知LG和創維。但是要知道,索尼才是OLED電視的奠基人和開創者,早在2007年,索尼就推出首款OLED電視,雖然只�11寸,但這是引領商業進入OLED時代的一開創者。更為重要的是,從品牌和市場號召力的角度來看,當前索尼在OLED電視市場引爆力,將遠超LG和創信�
遺憾的是,受制于高昂的成本,技術缺陷較多,又趕上當年日本家電產業的低迷,當前索尼的OLED電視,并未贏得市場的興趣,雖然沒有推出更多OLED電視,但一直在該領域默默耕耘,隨著今年索尼OLED電視A1發布,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索尼的實力與擔當�
同樣值得注意,從電視形態上來看,曲面電視的風頭正盛,在彎曲性上OLED有著天然的優勢,許多廠商也是看中了高端消費�“獵奇”的心理。另外QLED是被動發光,OLED是自發光,在色彩調校極具優勢,直擊消費需求�
過去幾年,在市場上可以看到的是,LG、創維等企業推出OLED大屏電視,試圖引爆OLED市場,但是這些廠商推廣的重點只是OLED屏幕本身,并沒有把圖像技術、綜合顯示,以及工業設計等作為重點研發方向,OLED的優勢并未完全發揮。簡單來說,過去的OLED電視市場推廣就是低級賣面板,而不是賣電視。這才是過去幾年中國市場OLED電視風已至、局未破的尷尬所在�
接下來的關鍵,則是誰能率先引發OLED從顯示技術到綜合性能的一場質變,不只是簡單的低價賣面板,而應該是通過科技釋放OLED電視的卓越性能。那么,誰一定會成為這一領域的最大贏家�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