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芯片大廠不斷整合軟件、韌體、甚至平臺強力卡位,以及大陸IC設計公司急起直追的挑戰,臺灣IC設計產業過去采取me too的產品策略已難見成效,加上全球出現新一波的車用電子、人工智能(AI)�5G通訊技術、自動化與機器人、擴增/?虛擬實境(AR/VR)裝置等新興商機,臺系IC設計業者陸續邁向全新的舞臺,包括晶宏、敦泰、義隆電、信驊、譜瑞、聚積、立積及宏觀�2017年均力拚轉型,將扮演臺灣IC設計產業中、長期發展重要關鍵�
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由下游品牌客戶主導趨勢愈益明顯,包括產品效能及相關應用策略,不僅讓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品牌廠旗下芯片設計部門陣容持續擴大,甚至連亞馬遜(Amazon)、Google亦開始有意自行設計芯片,這對于仍停留在硬件思惟的臺灣IC設計產業來說,已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沖擊�
臺系芯片業者坦言,過去芯片效能主導一切,如今軟件應用、作業系統、生態系統才能有效讓終端產品差異化,甚至創造更大價值,芯片解決方案角色轉換,臺系IC設計業者必須積極轉型,包括晶宏鎖定電子標簽芯片解決方案、敦泰押寶TDDI芯片前景,義隆電鎖定指紋金融卡、信驊及譜瑞鎖定服務器相關芯片商機、聚積搶進LED車燈市場、立積及宏觀看重RF技術�
臺系芯片業者表示,聯發科早�2016年中便決定力拚轉型,董事長蔡明介更宣布將在物聯網(IoT)、人工智能、軟件與網路服務、車聯網、工�4�0�5G等全新技術領域,擴大投資力道,計劃在未來5年內再砸下新臺幣2�000億元擴大布局動作�
其中,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應用,過去4�5年相關技術發展已出現明顯的突破,AlphaGo打敗全球圍棋高手,更凸顯人工智能技術已萌芽,芯片運算將扮演關鍵角色,這不僅是聯發科后續關注重點,其他臺系IC設計業者面對聯發科全力轉型及加值創新,亦紛紛跟進腳步�
相較于過去me too產品策略,只要國際客戶賣得好,臺系IC設計公司便急起直追,借由芯片性價比優勢,搶攻市占版圖,并讓公司業績穩定成長。不過,隨著終端產品新舊交替加快,產品熱銷期由原�2�3年縮短到可能不到1年,臺廠抄捷徑策略已開始碰壁,加上大陸IC設計公司更具備成本競爭力,縮減臺灣IC設計公司的生存空間�
臺系芯片業者指出,蘋果iPhone完整架構生態系統,加上Google推出自家Android作業系統,以及三星的成功案例,顯示終端產品勝負已不再由芯片效能一手決定,全球芯片供應商開始變成配角,尤其終端品牌廠紛跨足芯片設計領域,以有效掌握產品差異化關鍵,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擴增實境(VR/AR)、機器人、自動化市場商機的主導權,完全不在芯片身上,全球IC設計公司轉型已刻不容緩�
臺灣IC設計公司過去me too產品策略已不適用,因為國際芯片大廠可借由平臺、軟件及韌體支援解決方案,配合生態系統的力量,完全把臺灣IC設計公司排除在外,加上半導體產業在整個終端產品生態系統的主導性質轉為附屬角色之后,臺灣IC設計公司面臨極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IC設計產業快速崛起,盡管造成臺灣IC設計產業包括芯片價格、毛利率下滑等壓力,然而全新世代的終端產品及應用市場興起,可能幾乎完全抹煞以硬件思惟出發的創新能量及附加價值,帶給臺灣IC設計產業的災難,恐更勝過大陸IC設計產業崛起�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