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 HDR”其實已經在顯示器、電視出現一段時間,不過要直到 Sony 新亮相的旗艦 Xperia XZ Premium,才首次在移動設備實現。盡管在動輒幾十寸的電視或顯示器,4K HDR 聽起來很合理,然而對于小尺寸的手機來說,4K HDR 帶來的升級又有什么意義?
HDR 可以做什么?
使用過手機拍照的用戶即使不理解,也應該對這個詞相當熟悉。HDR 全稱為“High Dynamic Range”,意指“高動態范圍”。透過它,相機能理解的亮度范圍會比較接近肉眼所見的真實世界,成像畫面也會變得比較通透干凈。而實際上,在顯示技術上兩者的應用成果也很接近,可以讓畫面中亮度太大的區域不會過曝,導致影像模糊;藏身在暗處的細節也可以呈現得更清楚。
不過,手機版本的 HDR 實作起來還是有一些差異。相比 LCD,手機是透過連拍數張曝光度不同的照片,最后再篩出一張成像比較合理的照片;然而 LCD 上的 HDR 則比較像某種面板標準,能透過調整背光模組的結構,讓光源能平均地且精準地打到面板的局部,減少漏光產生的過曝與細節流失。
因此,“4K”與“HDR”其實是影響成像品質的兩個概念。前者指的是讓畫面的分辨率更好,后者則是讓畫面的亮度呈現更精準。而在 Sony 的實作中,也因應 HDR 的好處,為畫面帶來更廣的色域,以 XZ Premium 來說,最大便支持至 138% RGB。這也成了 Sony 盡管早在 Z5 Premium 就已經實踐過 4K 屏幕,但此次的 XZ Premium 屏幕仍有價值的原因──某種程度也可以把它看作第二代移動4K 屏幕。
把 4K HDR 放到手機,對用戶有什么意義?
確實單以 4K 來說,由于手機屏幕不大,在一般使用距離下,肉眼已經很難分辨單一像素,圖像的細節與邊緣呈現差異都不會太大,因此為了在省電之間保持平衡,多數 Android 旗艦目前多壓在 2K 與 1080p。即使像 XZ Premium 或 Z5 Premium 這樣支持 4K,手機也不會隨時都以 4K 模式顯示。這其實也是當時喬布斯談到 Retina 屏幕時使用的概念。
▲ HDR 的效果差異
不過,多了 HDR 之后,由于色彩呈現變得更精準,畫面的亮度也控制得更細致,以往因漏光產生的過曝與暗處細節消失,也可以調整得比較到位。如果再加上廣色域,即使平時不熱衷收看影劇,或者主力是 Netflix 這樣在中國臺灣地區仍不支持 4K 來源的平臺,在刷網頁或是看 1080p 影片時,還是能感受到色調上的差異。
不過,由于 LCD 采用背光模組,相比自發光的 OLED,在動態范圍(DR)這塊還是有一些先天劣勢。以先前實測的 XZ Premium 與手邊的 Galaxy S8 來說,會覺得同樣的 Icon,OLED 表現得確實鮮艷一些,色彩感受也比較偏暖。這或許也是 OLED 一項潛在的心理優勢──數據指出,人類在記憶色彩時,通常會比實際看到的再濃郁飽和些,同時也會偏好比較鮮艷的畫面。
XZ Premium 的 4K HDR
此次支持 4K HDR 的 XZ Premium,由于是 Sony 旗下的產品,一聽就能發覺是從 BRAVIA 電視技術移轉而來。作為業界第一款支持這項標準的移動設備,Sony 的實作成果自然值得觀察。
Sony 指出,設計移動設備版的 HDR 與電視有一項重要差別,就是電視由于一直在室內,位置也不太會變動,它的 HDR 設計反而會比較單純;然而手機必須在室內室外、低光源或太陽下來回移動,因此手機版 HDR 必須有能力回應亮度多變的環境,避免外在光線產生的過曝與失真──或許有點類似 iPad Pro 的“True Tone”,但 Sony 把這項技術稱作“Adaptive Tone Mapping”,同時也并非單純地調高整個畫面的背光,而是能微調像素們的色調變化。
▲ 上圖的“智能補差點”與“像素倍增”其實是從 Z5 Premium 延用來的技術。
此次的 XZ Premium 也延續了使用第一代 4K 屏幕的 Z5 Premium 的一些技術,像是“智能補差點”與“像素倍增”,簡單來說就是讓一些不是 4K 的來源,畫面能變得接近 4K。其中,效果比較好、但必須經由 CPU 運算每一個圖層的“智能補差點”會用在影片與相冊,而“像素倍增”則會用在瀏覽器與手游。不過講解時,Sony 也坦承“像素倍增”的效果會比較普通一點。
▲ 耗用的運算資源較多的“智能補差點”,會一律將內容升到 4K,“像素倍增”顧名思義,則是將像素擴為兩倍。
相比前代,XZ Premium 的色調調整也有一些升級。比如說以前是只透過軟件來調整,因此只有 Sony 原生的 App 與 UI 有支持,但到了 XZ Premium,包括 Facebook App、Chrome 在內的第三方 App 都會有變化。
用戶這次也可以自己依不同的需求,自行調整屏幕的色域標準,共有 RGB 100% 的專業模式、120% 左右的標準模式,以及 138% 的“超逼真模式”。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