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習慣了手機、電腦、電視等設備液晶屏幕的消費者,也許尚未覺察到,顯示屏的新時代已經悄然來臨,而其顛覆者,則是具有更薄、柔性可彎曲等諸多優勢的新一代顯示材�——OLED屏�
近日,主營OLED顯示材料的美國科技明星公司Universal DISplay公布了靚麗的一季度業績:實現營�5560萬美元,凈利�104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87%和447%,其最大客戶是全球OLED面板龍頭Samsung Display,并且其擁有和申請中的OLED相關專利高達4200多項。超預期的季報點燃了資本市場對OLED產業的熱情,公司股價在季報公布次日大�24%,最近一年股價已翻倍,總市值突�50億美元。這家掌握著OLED尖端材料技術公司的股價表現基本就是OLED行業的晴雨表,揭示著一個行業的崛起�
OLED是一種有別于液晶屏幕的全新顯示技術,其最突出的特色在于超薄、柔性曲面,同時還有色彩豐富、對比度高、響應速度快、耗電少等諸多優勢,因而一經問世便備受矚目。產業界把OLED視為可能替代目前主流液晶面板的下一代顯示技術。三星和LG作為全球OLED面板的龍頭企業,已分別在小尺寸和大尺寸OLED研發領域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當然,和很多新技術的研發一樣,巨大的研發投入并未能很快帶來技術和產品的成功,很長一段時間內,OLED產品由于技術不夠成熟,良率較低,成本太高,一直難以進入大眾消費層面,質疑該技術能否商業化的聲音也不絕于耳�
率先取得突破的是三星開發的小尺寸OLED顯示技術,其生產成本在2016年甚至下降到高端液晶面板以下,隨后的快速替代顯得順理成章,勢不可擋。除了三星手機率先在大部分機型配置了OLED屏,其他如華為MATe9、紅米Pro、OPPO R9、VIVO xplay5等國產機型都開始使用OLED屏,蘋果很可能在iPhone8開始采用OLED屏幕。根據咨詢公司IHS的數據,2016年手機OLED屏幕出貨量達�3�85億片,滲透率在短短兩年內�14%快速上升到26%。而OLED技術的先行者三星隨之占據了90%以上的小尺寸OLED屏市場�
目前OLED面板在電視等大尺寸領域的應用相對落后,良率低、成本高的問題也長期困擾著大屏產商。目前韓國的LG是大尺寸OLED屏的龍頭,最近的情況也已經顯示出樂觀的前景,LG表示其大尺寸OLED面板良率已經達到80%以上,核心技術難點正在逐步攻克。最直觀的感受就�55寸OLED電視的價格已經接�1萬元水平,國內多家主流電視機廠商都已開始押注OLED電視作為未來重點,預計OLED電視的占比也將步手機后塵出現快速增長�
如同液晶屏代替厚重的CRT顯示屏一樣,OLED的興起一樣將帶來沖擊�
首當其沖的是液晶面板的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占中小尺寸LCD面板成本�20%-30%,在大尺寸LCD面板中可以占�50%。由于傳統液晶面板必須使用外部背光源,而OLED是自發光型技術,不需要背光模組,OLED大量替代液晶將對背光模組包括背光模組中大量使用的反射膜、增亮膜、擴散膜等光學薄膜形成強烈沖擊�
其次受沖擊的是液晶材料。傳統液晶面板利用液晶分子作為控制光線是否通過的開關,由于發光原理的改變,OLED面板不再需要液晶材料�
此外,OLED對另兩個重要產品也構成利空:一個是偏光片。傳統液晶面板需要兩層偏光片來過濾光線,而OLED面板使用的偏光片略有不同,且用量上僅需要一層;另一個是玻璃基板。首先,符合OLED要求的玻璃基板技術難度大增,其次,OLED中柔性基板的應用前景廣闊,玻璃將不再是唯一的面板載體。因此,從數量上而言,偏光片和玻璃基板的使用量都會減少�
最后,在核心的面板制造環節,OLED的普及也將對轉型不順的傳統液晶面板廠商產生沖擊。目前韓國三星、LG在OLED面板領域已大幅領先,占據90%以上市場份額。國內面板企業正在紛紛追趕,例如京東方成都G6產線剛于近日點亮,同樣規模的綿陽G6產線已經開工,華星光電、深天馬、國顯光電、和輝光電等面板廠商也在積極布局相應的OLED產線。不過,按目前進度,國內OLED面板產能放量至少要在2018年以后�
從CRT時代進入液晶時代時,國內企業曾被日韓企業甩開了大段距離,之后以京東方為代表的液晶面板企業一直扮演追趕者的角色。如今到OLED時代,韓國企業又處在了領先位置,中國企業又開始了新的一輪追趕,不過這一次的差距似乎沒有上一次那么大�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