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有最大面板制造商京東方科技集團(BOE)3月8日宣布,在重慶市新建有機EL面板工廠,在湖北省武漢市新建大型液晶面板工廠。 總投資額達到965億元。 與京東方相比,當地政府將投入更多資金。 在中國政府提出的經濟增長「由重數量轉為重質量」的方針指導下,京東方通過啟動新工廠追趕韓國企業。
獲得政府扶持,建設面板工廠的不止東京方科技集團(BOE)一家。 中國第2大面板廠商華星光電也宣布計劃投資1.5萬億日元,在國內建設2家電視用液晶面板工廠。 中國5家主要面板廠商計劃今后3年累計投資5萬億日元建設工廠。 中國企業欲吞下整個面板市場。
京東方試制的可彎曲有機EL面板(照片來自京東方的網站)
京東方建設工廠
京東方將在重慶市建設用于智能手機等的有機EL面板生產基地。 計劃采用被稱為「第6代」(1500毫米×1850毫米)的基板,月產能達到4萬8千枚。 工期為2年零4個月,力爭2020年底之前投入運行。 預計其將成為中國國內第4座有機EL面板工廠。
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17年轉為減少,很多國內手機廠商尋求通過采用有機EL面板提高智能手機的形狀自由度,以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除智能手機外,有機EL面板還廣泛用于汽車和筆記本計算機,京東方認為國內需求將增加。 還有猜測認為,京東方正尋求向美國蘋果供貨。
此外,京東方還將在武漢市新建液晶面板生產基地。 該工廠將采用被稱為「10.5代」(2940毫米×3370毫米)的全球最大尺寸玻璃基板,是最先的進工廠。 其產品最適合用于65英吋和75英吋的大型電視,還支持超高清的4K和8K。
韓國LG顯示器和中國的華星光電(CSOT)等也在推進籌備10.5代工廠,但京東方2017年底已在安徽省合肥市全球率先啟用了這種工廠。 京東方認為,隨著大型電視銷量的增加,面板需求有望增長。 武漢新工廠的月產能為12萬枚,工期為2年,力爭2020年投入運行。
除了重慶和武漢之外,京東方還將投入40億元提升江蘇省蘇州市的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器等組裝工廠的產能。 具體來說,將把液晶顯示器等的年產能從1230萬臺提高至2千萬臺。
京東方將與中央倡導的增長模式保持一致步調,在從重數量轉向重質量的同時擴大業務。 在有關建設重慶新工廠的通告中,京東方強調了符合中國政府發展重點產業的政策,同時還提及該項目與重慶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吻合。
從資金方面也可以看出這些項目是獲得政府支持的「政策性」項目。 2個新工廠分別由京東方和當地政府等共同出資成立運營公司。 在具體投資額方面,包括新公司從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在內,以重慶為例,在465億元總投資額中京東方只承擔100億元,重慶市承擔160億元。 從武漢的新工廠來看,在460億元總投資額中,京東方承擔的只有60億元,武漢市政府等將承擔200億元。
京東方在重慶還將享受稅收優惠,能在降低自身風險的同時,實現擴大產能。 有熟悉液晶面板行業的分析師指出,「京東方最多只負擔總投資額的15%左右」。
京東方2017財年(截至2017年12月)的凈利潤預期原本為相當于2016財年4倍的75億元,目前有望進一步增加至78億元。 盡管此前的利潤水平較低,但強化高附加值產品的成果正在顯現。
日韓臺廠商陷入困境
在有機EL面板領域領先的韓國三星電子采取了集中向難以實現穩定量產的智能手機用有機EL面板投資,與大陸企業拉開距離的戰略。 目前三星獨家面向美國蘋果「iPhone」 供應有機EL面板,力爭借助技術上的優勢維持高收益,成為「領先型選手」。
另一方面,韓國LG顯示器和臺灣友達光電(AUO)等廠商面向電視機用大型液晶面板的投資過于集中,正因大陸廠商的追趕而陷入困境。
中國大陸廠商依賴政府資金、極少進行折舊處理,其大規模增產導致光伏面板、鋼鐵、水泥等行業陷入產能過剩。 由于產品價格下跌,日韓、臺灣廠商陷入困境。
雖然日本的大型電子廠商早早退出電視用液晶面板業務,成立日本顯示器(JDI)公司,在智能手機用面板方面發力。 但是在這一領域,大陸企業的存在感也在不斷提高。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