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10年面板需求量漲幅高達41%,但DisplaySearch最新預測數據顯示,平板電視市場逐漸趨向于飽和,液晶電視面板需求將趨緩,據預測�2011年上漲幅度可能僅�8.3%。作為中國彩電業一直在彌補的產業鏈環節,面板產業近兩年來吸引了中外諸多企業進入,特別是高世代面板更是讓中國眾多上市公司趨之若鶩,甚至許多之前就已因戰略失誤“吃盡苦頭”的彩電面板企業不惜“血本”投入�
面對外資“一窩蜂”涌向中國市場,中國本土彩電面板企業如何突圍?中國液晶面板企業是否一直在被外資誤導,投資的最佳時期是否已經過去?行業整合是否大勢所趨?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
全球液晶面板提速中 本土企業如何轉身自主
中外液晶巨頭正在掀起一股液晶面板項目的投資熱潮。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制造商LG此前表示,其8.5代線將強于友�7.5代線�2011年要做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供應商�
一面是外資聲稱2011年大規模投產液晶面板欲蜂擁搶占中國市場份額,一面是液晶面板需求趨緩的呼聲四起,中國本土液晶面板生產企業正在為打開液晶面板商機浴血奮戰,甚至變賣“家產”重金豪砸,隨著高世代面板廠房封頂、開工甚至量產“好消息”不斷傳出,高世代液晶面板前景越發模糊�
8.5代高世代面板成為主流�
液晶電視面板占到了整機成本的一半以上,這也是影響液晶電視造價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液晶面板從早些年的三代,迅速發展到四代、五代,然后跳過六代達到七代,更新至八代�
液晶面板世代線數只是業界一個約定俗成的稱法。它是按照生產線所應用的玻璃基板的尺寸劃分而來的。面板代數越高,面板的尺寸越大,切割的屏幕數量越多,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代表著該面板廠的技術實力越強�
目前生產液晶面板的廠商主要為三星、LG-Philips、友達、京東方、TCL等�
對液晶面板投資最早的是日本企業,韓國和中國臺灣緊隨其后,大陸面板企業在近年不斷冒出。據了解,國內興建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中少數�5代�6代線,多數為8.5等高世代生產線�
連續巨虧僅限于前奏?
全球面板業蓬勃發展使得部分國際廠商嘗到了甜頭,而國內液晶面板企業也看到了商機,國內彩電面板企業上市公司近兩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四川長虹、TCL、深天馬等。追趕固然是好事,然而我們不得不看到,目前國內具備全產業鏈、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液晶面板企業寥寥無幾�
如今國內液晶面板企業覆蓋產業鏈最為全面的非京東方莫屬。自1997年攜手冠捷電子,進入顯示器領域后,這家在顯示領域綜合實力較強的高科技企業,以�600億的重金投入,造就其成為國內最大,全球排名第九位的TFT-LCD制造商�
十年業績未虧損的京東方,義無反顧的在2004年投入液晶面板生產之后,由同年凈利潤2億元變成2005年巨�15.87億元,融資再融資,投入不斷加大,然而虧損不歀�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告訴記者:“客觀的講,任何行業的投資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僅僅是液晶顯示產業。�
他同時表示仍看好液晶面板潛力:“液晶面板已成為當今新型薄型顯示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也是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增長的核心動力。該產業市場潛力巨大。�
本土企業“坐以待斃”?
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外資彩電品牌為實現全年的業績目標紛紛轉戰中國市場�2010年外資品牌液晶電視的整體價格降幅較大,連續半年持續超過國內品牌4%以上。激烈競爭之下國內品牌的價格優勢幾乎喪失殆盡�
國外品牌降價導致競爭加劇,國內面板企業一夜之間“集體失語”。如今液晶面板時代早已來臨,部分國內液晶面板企業卻亂了手腳,一時間,液晶面板究竟是否值得投資的質疑聲四起�
令人詫異的一幕也實實在在發生,LG前腳表示,其8.5代線將強于友�7.5代線�2011年要做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供應商。后腳不得不發出預測警告,市場需求疲軟導�2011年液晶面板價格無法大幅反彈。使得我們對液晶面板的前景看的更為模糊。業界人士發出驚呼“液晶面板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究竟是‘金礦’還是‘陷阱’?�
業內相關資深分析師告訴記者:“我們要看到外資品牌降價幅度很大,不等于價格低于本土品牌。實際上,外資品牌降價之后,平均價格還要高出本土品牌�20%。本土品牌銷售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弱于外資品牌。外資的力量不容忽視,但是不能盲目跟從。�
中國彩電企業究竟如何突圍�
有觀點指出,全球目前消費電子行業中最成功的模式有兩種,一是蘋果模式,強大的終端產品與網上內容商店的完美結合,很多彩電巨頭學習但是還未能復制成功;二是三星模式,依靠政府支持,在液晶面板、等離子面板、OLED等領域全面布局�
嵌入式系統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柏斯維表示:“韓國的這種模式和歐美以及日本都不一樣,韓國是把產業鏈內的企業產品都用三星或者LG的牌子,而中國液晶面板企業采用的方法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彩電企業還是以深耕某一領域的具體產品為主,拓展整條產業鏈為輔較為穩妥。�
蘋果和三星都是成功的典范,卻不是永恒的法則,作為中國液晶面板企業所做的更多的恐怕是需要擺正心態,取其精華,剔除糟粕。隨著企業利益主體多元化趨勢欲加明顯,企業更是難以做到統一、平衡,國家以行政力量統一整合固然沒錯,但卻難免變成屏障。萬物沒有永恒之道,行政和企業個性特點配合,才能更加完善,因地制宜,尊重個性發展�
高世代面板是誘惑還是陷阱�
京東方去�6月剛通過定向增發A股,完成融資120億元�8月底宣布,興建國內第一條第八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生產線,項目總投�280億元,其中項目公司注冊資�172.17億元,京東方需要自行籌�85億元投入項目公司�
近期,中國成為大尺寸液晶面板新建產能的高發地區,今年以來宣布建設的7.5代以上生產線已多達七條,據此估算,未來幾年國內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線的投資將超過2,000億元�
LG Display,三星已決定分別在廣州和蘇州投建8.5代和7.5代線,而TCL集團本月亦宣布計劃在深圳興建一�8.5代線�
京東方目前擁有一條五代線,一條即將投產的4.5代線,并且合肥六代線正在建設中,在全球液晶面板銷量中排名第九位,離韓國三星、臺灣友達、日本夏普等國際面板大廠仍有相當大的距離�
一則則報道,令人感到驚心動魄�
近兩年在政府鼓勵之下,中國高世代面板企業不斷涌出。雖然高世代面板為中國彩電面板企業帶來了福音,然而回過頭來思考,為何全球高世代面板的出現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本土企業才開始追捧?是否是盲目跟從�
最�6年來,我國彩電企業的液晶顯示面板進口金額就高�500億美元�
“高世代面板只能依靠進口”的困局能否打破,一直是在國內眾多彩電企業的心頭痛�
回頭看看,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3D電視,乃至高清數字電視,中國企業真正自主研發的有幾個?我們在觀察中國企業短板的時候,不能僅僅把眼光局限在產業鏈上。雖然產業鏈不完整,是中國彩電企業的薄弱環節之一,但不是全部�
我們不得不承認,面板產業鏈不完整、國內企業在上游產業鏈上的供求矛盾加劇、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的不足等已經日益顯現,也成為制約中國彩電產業發展的巨大短板�
那么,高世代面板究竟是“金礦”,還是企業又一次戰略投資的“失敗品”?但愿不是后者�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